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

设施农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2月12日 第 11 版)

从传统栏舍养殖向多层楼房、多层笼舍等自动化、智能化设施养殖发展,设施畜牧业实现迭代升级;由小拱棚、简易棚逐步向钢架大棚、连栋钢架大棚发展,设施种植业量质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理念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招引优质项目 设施农业量质双升

港北区地处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上,具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越条件,素有“广西粮仓”的美誉。

产业发展招商先行。港北区挖掘设施农业用地潜力,现有463块3万余亩设施农用地,初步形成“地等项目”的良好局面,为招商打好基础。同时,加大招商力度,组建工作专班,聚焦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业等设施产业,通过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开展精准招商,持续补链、延链、强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前10个月,港北区累计签约农业产业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额30.1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3.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

项目落地,关键在人,重点在做。港北区建立项目库库长制,强化审批及用工、土地、水电等要素落实,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港北区裕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港北区今年7月引进的项目,建设2500亩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和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该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订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蔬菜种植,现已种植500多亩高产韭菜、100亩黄瓜和600多亩香菜,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地区。

种养设施升级 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走进位于港北区的广西汇菇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从培养料装瓶到菌丝生长,食用菌在智能模拟自然条件下生长,达到采收标准后,自动化流水线会将它们送至包装车间,进行采收、分拣和包装等。设备升级让企业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食用菌,年生产食用菌5.5万吨,主要销往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市场。

港北区百香果、辣椒等水果蔬菜实现了大棚种植。在一亩田港北区辣椒数字化示范基地里,新建大棚25.4万平方米,今年11月新移栽的辣椒苗茁壮成长,预计明年1月可采摘上市。该基地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种植技术,全流程数字化监测,种植高品质、高产量的辣椒,提升港北区设施农业竞争力。

港北区还积极推进生态养鱼项目,打造设施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港北区贵牧养殖示范区应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进行智慧养殖,管理效率提高30%以上,管理成本降低15%左右。目前,港北区有规模以上禽类养殖场15家,建成陆基圆桶养殖池32个、跑道养殖18条。

拓宽产品销路 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为带动村集体和农民稳定增收,港北区整合资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政府平台公司+技术运营公司+脱贫户”共同运营模式发展蔬菜数字化生产,通过基地内务工、土地流转、带动种植和产品代销等形式让群众获得收益、村集体增收。作为广西大规模的食用菌种植企业,广西汇菇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全产业链、“子母”项目实现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企业与35个脱贫村村集体合作,村集体每年可增收91.28万元、脱贫人口收益238.72万元,带动600多名脱贫群众就近就业。

港北区扩展设施农业销售渠道,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向加工、预制菜、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目前,港北区拥有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仓储企业30多家。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今年1月至9月,港北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25.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

数据来源:中共贵港市港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