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差去了成都和西安,在工作之余约朋友吃饭聊天。闲谈之间聊起了孩子们的上学,正好几个朋友的孩子都是在高中阶段,就聊了聊作息时间,听的我是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甥刚上高一,住校,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

某初中开始军事化管理,每周只休息一天;

某小学二年级学生,每天作业写到10点,不是学校留作业,而是家长留作业;

某小学六年级每周只休息一天,每天晚自习可以到九点;

某高中住校期间宿舍门是外面上锁的,只有一个小窗户,好似“监狱”设置;

就连我以为的教育轻松的一线城市,某些小学生也是一周四个培训班起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一放假七天,据说少则留了三十多张试卷,多的留了七十多张卷子,听得我心脏凸凸的,脑袋嗡嗡的,后背凉凉的。

回想起牛哥小的时候,那时候并没有提什么双减,也没有什么严打教培机构。轻松玩耍不上补习班是我们六年小学生活的常态。小学的班主任就明确告诉我们,只要把她上课的内容认真掌握,根本不需要上任何补习班。

仔细想想,牛哥小学生活是伴随着放学后并没有写过什么作业,而是疯狂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编程、作曲、地铁、天文、摄影、篮球、音乐等等。

周末的常态是跟着爸爸去郊外看星星,磨着姥姥坐遍北京地铁,把家里的电脑拆了装、装了拆......兴趣班也就是一周一次篮球课和一次钢琴家教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跟牛哥聊起来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教育越减越卷,牛哥洋溢着满脸幸福的说,“其实减与不减都很卷,只是你本来也不在卷的那个圈子里”。

我反问“你这是对我的夸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在看儿子写的自荐信的时候,看到第一段话:

“Growing up in a family that was supportive and accepting, I had the freedom to explore and uncover the mysteries of the world and technology. I found myself captivated not only by its beauty and wonder but also by the order and patterns that lay beneath the surface. As I delved deeper in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 discovered that my true passion lay in the realm of artificial machines and the precision and automation they offer. This realization led me to pursue a career in computer science, a field where I can witness the flawless execution of commands and sequential orders by CPUs.”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次儿子的获奖总结感言都是表达自己成长在一个放松、自由、可以充分探索的环境中。

这些都让我非常的感动,也坚信从小陪伴与相信孩子的策略是给他极大的滋养与支持的

其实越来越卷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资源的不平衡势必造成优质教育资源是少的,而家长总希望少的资源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

显然学位的数量不可能根据每年的出生率去调整,目前人数最多的年龄已经聚集在了小学阶段,这势必就造成了小学尽管减负,但暗地里都卷的不亦乐乎的原因。

二、心态的不平衡势必造成了家长不得不卷入其中。

自从班级群这个神奇的东西出现后,一会儿一个舞蹈一等奖,一会儿又一个棋类一等奖,这个绘画拿奖,那个游泳得奖。甚至原来只有在孩子到家后,书包里面找出来的皱皱巴巴的最佳卫生值日生,现在都得班级群里发出来晒。

不参与卷的家长潜水都得被刺激的呛口水。然后自我反思,自己太不卷了,让孩子都没有可以晒的素材,随着不断反思,慢慢就被卷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回想起来,牛哥上学的时候别说微信群,QQ群也没有,真是件幸福的事儿。

三、信息过载与不平衡,让家长生活在更多的对比焦虑中。

“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总是这样说,但是亲爹亲妈似乎总也躲不过比较给自己和孩子带来的焦虑。

小学不排名,就不比较了吗?

中学排名只公布自己孩子成绩,不公布其他人的大排名。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

似乎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对比这件事,自古都有,之前只能对比同学和邻居,现在对比的还有网上的孩子,天才的孩子。越比越焦虑,专家越说越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不比做不到,我大胆的分享下我的对比方法,可大幅度降低对比带来的焦虑。

孩子有很多方面,面面优秀不可能,因此我总是用我孩子的长处跟不如他的孩子比,心情立刻大好。

当老师跟我说(这句希望不要被老师看到)我孩子的缺点时(除原则问题和人品问题外),我都态度特别好的感谢老师。但转脸跟孩子说你的优点是什么,老师夸你什么了。

因为孩子只有在积极心理暗示和正反馈的状态下,才能能量越来越足,能量足的孩子才能扛得起来自于环境不得已的“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越减越卷,归根到底在于家长并没有看到教育的终点,也没有看到一个孩子成长的全貌

在现在信息过量的社会中,我们不是没有教育资讯,而是资讯太多,反而不知道相信谁,专家也可能是“砖家”。

因此我一直跟所有的家长说,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才是那个真正的专家,你需要做的是静下来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陪着他一同成长和修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