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二战时期的日军,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日军到处掠夺抢劫。诚然,作为发动侵略的法西斯国家,其本意就是为了掠夺它国资产,可作为一支军队得靠掠夺才能保证基本口粮就不对劲了。从各类战史上我们都不难发现日军普遍依靠劫掠获取粮食,就好像他们的后勤无法提供充足的物资供部队消耗一样。那么,二战时期的日军其后勤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无法保证军队的基本物资需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一点,那就是日本陆军实际没有长期作战的经验。无论是日本内部爆发的西南战争,又或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甚至是包括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内战时,日军自身是没有长期作战的先例的,战争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结束。而不同于日本海军的军舰会储备大量物资,日本陆军受限于这种短期战争所带来的认知影响,其整体就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

有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陆军最基本的后勤模式。日军当时的官兵薪水是分成个人薪金、部队薪金和实物薪金的,其中伙食费自然也包含在部队薪金里。但请注意,伙食费虽然算作是部队薪金且归属为部队财产,但在食物采购等多方面却是需要部队自行负责的。换言之,需要部队内组建专门的粮秣委员会,由“经理部门”——日语里经理为后勤的意思——负责采购粮食和管理部队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来说,日本各部队是以联队为基础设立粮秣委员会,而粮秣委员会需要从民间采购主食、副食品、燃料及一切生活必需品。换言之,日本陆军自身实际没有一个统一的后勤供应体系,大部分事务均交由部队自行解决。在非战时状态下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只要不管事就没有事”。可以说,日本陆军在非战时状态下除去武器弹药和军装被服之外,其它一概交给部队自行采购解决,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

当然,这种后勤模式放到战时肯定是不靠谱的,因此日本陆军还有所谓的“兵站制度”。按照日本的《战时给与规则》,兵站除去部队集结、调运、住宿和补给之外,也负责分发粮秣枪弹等物资。这实际就是日本陆军那种粗暴后勤模式的翻版,这个所谓的兵站更像是一个后勤仓库,平时后方送来的物资会统一储存在这里,根据需要会发放给各作战部队。某个角度上来说,这也是考虑到部队在作战时期不可能采购到足够物资,所以才会设立有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日本陆军不设常备的军级单位,战时是通过将2至3个师团组合为一个军级单位,故此兵站的设置其实也是流动的。每成立一个军级单位则将其后勤补给区称为“军兵站管区”,管区内则设置有一连串的兵站,形成所谓的“兵站线”,也就是补给线。通常来说师团和旅团级的会依托铁路设置兵站线,实施统一大规模的物资调度,而公路兵站线则是为满足联队、大队级的物资调度而设置的。考虑到当时日本缺乏足够的卡车支持运输,因此这些公路兵站线也会使用畜力和人力运输的方式来输送物资。

至于水路方面,日本陆军在广岛设置有陆军运输部本部,负责物资调度中的跨海运输部分,其分部则位于日本及其占领区的多个港口。不出意外的,日本陆军跨海运输和日本海军方面通常不存在任何配合,双方甚至会争夺对民用商船的控制权。这种因陆海军矛盾引发的争权夺势大大拉低了日本的物资调度效率,太平洋战争时期大量日本大量运输船被击沉,就有一部分原因是陆海军矛盾引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战役时期的焦灼战况,日军在作战和推进时还会在靠近前线的区域设置野战仓库,负责将兵站运输来的物资集中管理,随后根据需求分配到各个部队中去。日军各部队会在这些仓库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物资给养,除去日军后勤队运送的“纵列给养”之外,日军各部队也会携带的“携带粮秣给养”,用以保证自己在行军途中的基本粮食消耗,虽然通常只能维持七日之用,但只要运输队能够及时的将物资送来,那么他们大抵是不用饿肚子的。

那么,日军真的可以做到不饿肚子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整个二战期间日军就算是打顺风仗都得饿肚子,更遑论是后面那一连串逆风仗了。这或许是很多人所难以理解的,为什么日军总是在饥饿边缘徘徊。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日军的后勤洗头是粗暴且不成体系的,导致了他们在物资调度上不存在统一管理,各军级单位几乎是各自管自己的事情,更往上的战区司令部则几乎对此没有统一安排。而具体到各部队的物资供应,因为兵站系统实在是太简单粗暴,辅以日本那差劲的后勤运输效率,最终导致物资很难按时地送往各部队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低效率的后勤模式肯定是没法满足部队的基本需求的,上级搞不清自己手头有多少物资,统一的运输调度也不存在,只是简单下个命令就不管事了,而下级部队也没法指望物资按时抵达,何况他们也不知道后面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物资。事实上,这套管理模式在战时对各战场的日军而言简直是个噩梦,哪怕是处于驻扎状态也不能满足基本的物资需求。受限于物资的不足和运输调度的失败,各地日军的物资已经不能完全依赖后方乃至本土的调拨运输,转而开始依靠自己种地的“现地自活”和传统的采购模式来满足需求。

当然,就和我们所知道的一样,日军的“现地自活”策略效果平平,而传统的采购模式也因为日军大肆使用如废纸一样的军票进行物资掠夺而破产,最后只能依靠四处劫掠才能满足最基本的物资需求。可随着战局的逐渐恶化以、占领区的经济被日本掠夺性政策破坏代价,价值占领区的农业生产被日军的劫掠瘫痪殆尽,日军的后勤体系在1944年就几近崩溃状态,其结果就是大批日军沦为饿殍乃至是饿死,这对于日本也算是一种报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