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市7年,等于白干?

2016年4月,飞科电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首月就以每股51.23元的收盘价惊艳全场,迅速吸引了大把热钱入场,创始人李丐腾摇身一变成为温州首富,一时间风头无两。

7年后的今天,在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连跌之后,飞科股价已经回落至近年来最低的51.63元,单月市值缩水68亿。

折腾七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靠剃须刀起家的飞科,似乎已经顶到了剃须刀市场的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收持续走低,现金流越发吃紧,所占市场份额止步不前,作为曾经的“国产剃须刀一哥”,飞科电器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抢不到更大的蛋糕,莫非是因为飞科不会营销?

恰恰相反,回望飞科电器的发家史,李丐腾之所以能打造出第一款爆品,靠的正是一条出色的广告。

1999年,年仅27岁的李丐腾在家乡温州永嘉县大胆创业,飞科电器也自此诞生。

自大专毕业之后,李丐腾便来到一家刀片加工厂工作,一路从电焊工做到了车间主任。

也正是凭借着这些年里积累下的经验,李丐腾眼光敏锐,很快就将业务方向锁定在了市场需求量巨大且稳定的剃须刀上。

不成功便成仁,为了这次创业,李丐腾掏空了全部的10万块积蓄,成功研发出了第一款国产“双头旋转式电动剃须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丐腾的新产品虽然牌子不大,但胜在价格优惠,一举打开了国际大牌尚未触及的下沉市场,迅速赚下了第一桶金。

200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飞科电器的品牌知名度,李丐腾决定来一场豪赌。

思忖良久,他拿出10亿巨资抢下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位,连续7年间每晚播放飞科的品牌广告片。

一句“旋风剃须,尽享自信”,不知引起了多少成年男性观众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电视广告无疑是最强有力的宣传途径。

央视各频道的影响力更是不必多说,家家户户每晚打开电视机,大概率都会在节目间隙被动观看各种广告片。

片子播了一遍又一遍,“飞科电器”这个品牌名,也得以在广大消费者的印象中逐渐加深。

此后的各项销售数据也证明,李丐腾的10亿广告费没有白花。

截至2007年,飞科电器旗下的剃须刀业务已经相当成熟,连续4年位列同品类国产品牌销量第一,市场综合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拥有了与松下、飞利浦等海外大牌掰手腕的能力。

尽管单品价格仅有海外大牌的1/3左右,彼时手握巨大销量优势的飞科剃须刀,与前者比拼营收额也毫不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当年这条“薄利多销”的战略路径,彻底帮助飞科电器打开了局面,让其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都坐稳了国产剃须刀一哥的宝座。

2016年4月18日,李丐腾携飞科电器奔赴上交所,正式在上证A股挂牌上市。

正如文章开头所讲述的一样,飞科电器上市之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堪称完美。

仅用时一年,飞科股价就从发行时的每股15.96元暴涨4倍,傲然突破60元大关,在个护电器行业风头无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这般完美的开局,也迅速撑大了飞科和李丐腾的胃口。

漂亮的销售数据,让飞科不再满足于继续打“价格战”,而是开始尝试转型中高端路线,与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正面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2018年,飞科电器遇到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个瓶颈期。

这一年,尽管飞科仍占据国内近45%的剃须刀市场份额,但销量增速却已经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

简而言之,一台质量过硬的剃须刀动辄能用几年,算不上易耗品,而飞科电器一直以来主要经营的下沉市场,待拓展的销售空间似乎已所剩无几。

综合看来,为了能够继续保证营收和利润的高增速,开辟中高端路线已是必要之举。

此后三年之间,飞科电器先后推出了几款主打智能感应技术的中高端剃须刀,价格来到了300元上下这一价格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搭配产品高端化,飞科在营销策略上也进行了升级。

众所周知,剃须刀的主要使用人群,是被消费行业普遍定义为“低消费意愿群体”的成年男性。

换而言之,这部分人群肩上的生活压力很重,更为注重产品性价比,他们很难去接受花一笔不菲的资金购入高端化的剃须刀。

那这样一来,谁才应该是营销攻略的突破口呢?当然是成年男性们的“败家”老婆、女友或者女儿。

在当下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仪式感”成为了商家们攻陷女性群体的重要抓手,各种节日都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购物节。

对于飞科而言,七夕、情人节以及父亲节就是最完美的大促日期,各种营销文案充斥在小红书等种草平台,驱使着女性群体去为高价剃须刀礼盒买单,送给老爸或者恋人表达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上半年,飞科电器的“高端化”战略似乎有所成效,高价产品销售占比达到了51%,弥补了因销量下滑而导致的营收缩水。

然而,与旗下产品逐渐“高端化”相伴而来的,是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双双走高。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尽管销售情况仍旧乐观,但飞科电器的净利率却再度下滑3.4%,尽余16.6%,卖出的货越来越“不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比起成本压力,飞科电器现阶段所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对剃须刀这一主营业务的过度依赖。

早在上市初期,李丐腾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开拓新业务,布局全品类家用小电器生产线。

但通过飞科电器发布的年度财报就可以看出,截至2022年末,飞科旗下所有产品当中,电动剃须刀的营收占比仍逼近70%。

排名第二的电吹风产品线,创造营收占比仅有13%左右,远远不及主营业务。

至于其他全部的小家电品类,目前则共享了17%的营收,尚不成气候。

简而言之,在当了十几年的国产“剃须刀一哥”之后,飞科电器目前能拿得出手的业务线,仍然只有一把剃须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意识到已触及国内剃须刀市场天花板之后,飞科电器也开始尝试拓展海外业务。

近几年来,飞科已持续将产品销往人均GDP相对较低的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试图复制20年前在中国市场上大获成功的“薄利多销”战略。

但就目前数据来看,海外市场为飞科电器创造的营收占比尚不足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飞科的出海垦荒计划依旧“道阻且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国内几家“小家电巨头”近几年的财报,我们不难发现,当下处于增长瓶颈的并非飞科电器一家,全行业都在面临类似的困境。

如果我们有耐心对比几家品牌公布的各项数据,也能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当下的研发投入,都远远低于营销费用。

据统计,飞科在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仅有5200万元,甚至不及7.3亿营销投入的1/10。

诚然,小家电不同于其他高精尖行业,产品研发的成本不高,相应的花销确实也会相对低一些。

但也正是由于各品牌在新产品研发上缺乏重视,造成了当下的尴尬现状,消费者提起苏泊尔只能想起电饭煲,提起飞科电器也只能想到剃须刀,九阳的豆浆机也是同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二十年,依靠着正确的、符合国情的经营战略,飞科这一本土品牌出奇制胜,成功击败了“财大气粗”的海外大牌,登顶中国剃须刀行业领先位置,这绝对是李丐腾和飞科电器值得“吹一辈子”的光荣战绩。

但老话说得好,好汉不能总提当年勇,品牌也是一样。

对于当下正被剃须刀业务困住前进脚步的“剃须刀一哥”飞科电器而言,寻找多元化的第二增长曲线,已经刻不容缓。

若是继续安于守成,飞科恐怕再难高飞。


作者:路遥
编辑: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