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协同主要用于反映城市以创新协同平台为基础,创新主体间开展国内与国际创新合作的活跃情况。具体指标含:创新协同平台、创新协同互动和创新国际合作。受“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联合研究团队委托,发布“中国100城”城市创新协同前20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是由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施琴芬博士牵头,协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秋菊团队、南京审计大学于娱团队、清华大学陈劲团队、南京邮电大学朱卫未团队、江苏科技大学吴洁团队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田杰棠、新华社中国财富研究院张庆源、上海科学院李万等近百人继2020年第一次发布后的第四次呈现。

根据课题组测算,创新协同前20强城市的区域、梯度、位差与维度分析结果如下:

一、区域分析: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呈现出区域聚集效应

从区域分布看,创新协同前20强城市在我国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呈现出区域聚集效应。这些区域内的城市重点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了城市创新协同平台发展;此外,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我国典型经济发达地区,该区域城市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活跃,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创新协同存在依存关系,同时这些地区创新资源丰富,国际化合作机会多,有着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此外,中西部地区也有五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进入创新协同前20强,分别为武汉市、成都市、重庆市、西安市和长沙市。

二、梯度分析:上海、北京领先全国

从梯度分析看,创新协同前20强城市按照创新标准得分可分为四组。其中,上海市、北京市两个城市属于第一组,大幅度领先其他城市,与其丰富的创新协同平台资源有着密切关系。这两个城市充分利用创新协同平台资源,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革新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苏州市属于第二组,作为国内“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市引进全国多所知名高校汇聚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以丰富其高等教育资源,着力打造一流创新协同平台,促进城市创新协同互动的发展,每年定期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以促进创新协同发展,同时颁布了多项支持政策,助推苏州市创新协同排名从2022年的第四位升至2023年的第三位。武汉市,南京市,杭州市,深圳市,成都市,天津市,重庆市,广州市和西安市属于第三组,南京市通过依托大院大所布局重大创新平台、依托驻点对接拓展市外高校合作、依托高校资源共建高校“创新港”,在创新协同方面取得优秀成效,值得其他城市借鉴;杭州市凭借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都市在高校经费来自企事业单位比例排名较高。青岛市,无锡市,大连市,长沙市,东莞市,中山市,济南市和威海市属于第四组,其中相较于去年,中山市和威海市顺利进入前20强,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位差分析:城市创新协同与城市经济规模呈现一定关联

从位差分析看,大多数城市的创新协同排名与GDP排名之间位差较小,但与人均GDP排名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城市创新协同与城市经济规模有一定关系,与人均GDP关系不够密切。其中以成都市、天津市、重庆市、西安市和中山市尤为显著。重庆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创新平台,目前已引进多家国内外知名创新机构,新增多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国家科技孵化平台。成都市具备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创新孵化器,技术企业等多个环节的协同合作,成都市注重推动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有着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天津市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例如天津大学等。这些城市发展较快,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创新生态环境,同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投入和研发支持,包括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并提供良好的研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机构进行创新活动,推进产业发展、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对外开放、绿色发展等协同,这使得这些城市创新协同指标得分较高,创新协同排名与人均GDP排名存在较大差异。

四、维度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各有所长

从维度分析看,创新协同与创新协同平台、创新协同互动和创新国际合作总体均衡度较高。上海市与北京市创新协同平台得分远高于前20强其他城市,这主要与其创新协同平台资源优势有关,较为完善的创新协同平台建设为创新协同互动活动提供了载体。创新协同互动方面,北京市的得分遥遥领先,北京市致力于创新协同互动的发展,颁布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政策,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吸引大量优秀的创新人才,促进了创新思想和技术的交流与碰撞,而上海市得益于《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贯彻实施,产业集群数量排名位列第一。创新国际合作方面,上海市和深圳市领先于其他城市,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度,上海市积极引进和吸纳国际创新资源和人才,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上海的国际化氛围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许多国际企业和机构在此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深圳市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其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其创新国际合作尤为突出,这使得深圳市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能级。

系列报告截至目前,已发布“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年度排名前20强、创新主体前20强、创新协同前20强城市,下期将发布创新环境前20强城市,敬请期待。

文章来源: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