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来,任女士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同时伴有多饮、多食的现象,而且近期体重下降明显,肉眼可见的变瘦。这些变化使得任女士很是不安,于是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因其糖尿病相关症状明显,再加上相应的辅助检查,当天即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任女士所表现出来的“三多一少”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详细来说,三多分别是:“多尿”(机体内血糖水平过高,导致尿液中的葡萄糖也增多,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多饮”(排出的水分增多,会刺激大脑皮层,使其发出饮水的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食”则主要因为机体内葡萄糖利用率低下,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低,间接使得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状态”,进而刺激摄食中枢,引出多食的表现。“一少”指的是体重减少,虽然摄入的食物不少,但是机体并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从而引起体重下降乃至消瘦。

据统计,在我国,超过22岁的成年人之中患有糖尿病的概率大约能达到12%左右,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大部分席位,大约能占到89%左右,且因糖尿病所引发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仅排在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

为了减轻2型糖尿病带给患者的伤害,进行降糖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其中磺酰脲类降糖药,像第三代格利美脲即可以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列美脲属于口服用药,口服该药之后,血药浓度在2~3小时即可达到峰值,总作用时间超过24小时,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且格列美脲降血糖的效果不错,可以通过双重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一方面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格利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其阻断肝葡萄糖形成有关,格利美脲被摄入人体之后,会和胰岛B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促使钾离子通道关闭,而使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打开,从而形成钙离子内流,进而阻断肝葡萄糖的形成,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格利美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我们知道,胰岛素可以通过去磷酸化作用激活糖原和脂肪合成的关键酶,即糖原合成酶和3-磷酸甘油脂肪酞转移酶,进而使糖原和脂肪的合成增加;格列美脲也对上述的两个关键酶有促进作用。

同时,格列美脲通过诱导葡萄糖转运因子-4去磷酸化,进而提高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因子-4数量,以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和促进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脂肪。

且格列美脲能够激活糖基化-磷脂酞肌醇-特异性磷脂酶,有助于肌肉、脂肪组织摄取转运葡萄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学者将70位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另一对照组采用同类型的格列喹酮进行治疗,2小时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以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大约为6.45±0.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95±0.92%;而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大约为8.65±0.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69± 0.82%,即格列美脲的效果优于格列喹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发现,治疗后实验组中仅出现1例低血压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约为2.86%;对照组中有8例低血压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说明相比较于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参考来源:《2型糖尿病应用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及药理分析》)

总而言之,使用格利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同类型的格列喹酮更低,但是关于使用格列美脲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还是需要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用格列美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是有患者出现不同方面的不良反应。

一名71岁的男性患者,口服格列美脲2mg/次,1次/天。在服药两天之后出现腹胀的不适症状,继续使用1周之后,腹胀的症状有所加重,2周后该症状仍然存在,服药一个月左右腹胀的症状才逐步缓解。

这种腹胀症状就属于服用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之一,和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同属于胃肠道不良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一旦服用格列美脲剂量过大,降糖效果过强,患者很容易出现饥饿感、心慌、头痛、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所以服用格列美脲需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持续性的检测,既要确保的确有降血糖的功效,又要防止低血糖状况的出现。

再者,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不仅要想到低血糖的情况,还有兼顾神经系统监测,格列美脲对于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常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直立性头晕等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格列美脲需要经肝脏处理,有致使药物性急性肝炎出现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出现升高、皮肤出现黄疸等。

还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要格外注意,轻度过敏者可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起斑丘疹及伴轻度烧灼感等;但是不排除因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等发生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对格力美脲有了不少了解,不过,有部分人群认为格利美脲的降糖效果不如阿卡波糖,关于这个观点,有几分真假呢?两者相比较,哪一个效果更好呢?

我们先来熟悉一下阿卡波糖,其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一种,主要竞争性抑制小肠刷状缘近腔上皮细胞内的葡萄α糖苷酶,再将小分子复合糖进行分解,进而延缓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造成葡萄糖的吸收受抑制,能够很好的避免患者在用餐后血糖快速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阿卡波糖能够在脂肪组织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主要可以改善患者脂肪组织的体积,进而影响脂肪酸代谢,这一点在降低患者体脂与血三酰甘油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出高下,其实并没有意义,两种降糖药物各有长处,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服用格列美脲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餐后高血糖的现象,联合使用阿卡波糖能够很好的达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目的,可弥补格列美脲在餐后血糖控制上的不足,长期服用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熟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格列美脲既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又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一举两得,不过还是要注意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