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予既至岐下逾月,于其廨宇之北隙地为亭。亭前为横池,长三丈。池上为短桥,属之堂。分堂之北厦为轩窗曲槛,俯瞰池上。出堂而南,为过廊,以属之厅。廊之两傍,各为一小池。三池皆引汧水,种莲养鱼于其中。池边有桃、李、杏、梨、枣、樱桃、石榴、樗、槐、松、桧、柳三十余株。又以斗酒易牡丹一丛于亭之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和答,凡二十一首。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一 北亭 北宋 · 苏轼

谁人筑短墙,横绝拥吾堂。

不作新亭槛,幽花为谁香。

五绝字少,故文字不可浪费,须简明扼要为上。前二句写清楚北亭的来由与状况,第三句以“不作”转折为引,为末句铺垫。末句“为谁”呼应前面的“不作”,留足疑问与想象空间。虽然末句二、四字并不分明,有出律嫌疑,但以老苏的率性而为的性格,并不在意这种瑕疵的。

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二 横池 北宋 · 苏轼

明月入我池,皎皎铺纻缟。

何日变成缁?《太玄》吾懒草。

首句直写明月入池,次句顺承而铺开月色。纻缟,为纻衣与缟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 季札 聘于 郑 ,见 子产 ,如旧相识。与之缟带, 子产 献纻衣焉。”后或因以“纻缟”为友朋交谊之典。

第三句以疑问口气问什么时候变成缁衣。这句应是从第二句转折而来,纻缟变成缁衣,黑色衣服(古代朝服)。为何要这么说呢?如果只写到这里很难明白老苏的意思,故此须看第四句。第四句化用扬雄草《太玄》的典故。字面意思是我懒得学杨雄写《太玄》了。

这首诗借明月照横池来表达,入朝为官的意思。由素衣变缁衣,月光的变化而引申出作者心情。

《汉书·扬雄传下》:“ 哀帝 时, 丁 、 傅 、 董贤 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后因以“草玄”谓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草《玄》吾岂敢,赋或似 相如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三 短桥 北宋 · 苏轼

谁能铺白簟,永日卧朱桥。

树影栏边转,波光版底摇。

在桥上铺白色凉席,可以整天在上面纳凉也。后二句写桥上所见周围的树影波光景色,采用对仗描写,动词结尾,摇曳生姿。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四轩窗 北宋 · 苏轼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

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这首五绝采用入声仄韵,是古绝非近体诗。入声韵相对急促,故而四句读起来声韵比较激励。前二句写窗边景物,后二句写窗内人物与场景,秋虫见灯而入,形象具体,更能衬托上一句的“独无眠”。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五 曲槛 北宋 · 苏轼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本首还是押仄韵,古绝。前二句写景色,后二句写人物自身,末句点情感。写曲槛而非曲槛本身,以周围事物来烘托,也属于手法之一。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六 双池 北宋 · 苏轼

汧流入城郭,亹亹渡千家。

不见双池水,长漂十里花。

前二句写双池的来由与物态。后二句写池上漂花,“不见”二字生动,引出末句的“长漂”,十里花之景色如在眼前。后二句写法大佳,灵动而气韵足。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七 荷叶 北宋 · 苏轼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田田”“田田”二叠字形象生动。后二句是对前二句的细节描摹,进一步加深读者印象。此四句皆采用二一二结构,句中间用一动词前后勾连,节奏感比较强,也是为了营造荷叶田田的氛围吧。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八 鱼 北宋 · 苏轼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

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前二句写鱼儿刚开始不怕人的,后二句写自从看见有人钓鱼后,现在就看不见它们了,就怕人了。本首纯说理诗,但切入的角度非常新颖,暗含江湖或人生险恶之意味。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九 牡丹 北宋 · 苏轼

花好长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前二句说理,花好怕稀,花多怕开不好。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三四句不正面回应,而是以眼前事实来回答。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 桃花 北宋 · 苏轼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前二句写桃树本身形态,后二句则写桃树周围的景色,以此烘托花的氛围。桃花倒影可惊鱼。三四句出新意,可借鉴学习其手法。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一 李 北宋 · 苏轼

不及梨英软,应惭梅萼红。

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

首二句以梨英梅红与李花作对比,但属于概括对比。故此三四句进行细节描写,以对一二句“不及”“应惭”缘由的补充。五绝字少,故创作时最好聚焦一点突破。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二 杏 北宋 · 苏轼

开花送馀寒,结子及新火。

关中幸无梅,汝强充鼎和。

遗貌取神,不写杏的形态,而写其可以做什么,亦属手法之一。苏东坡诗词文字随心所欲,此首可见一斑。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三 梨 北宋 · 苏轼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首句写梨熟,生动而直接,次句则写果实累累,枝头垂下,拟人化写法。前二句属于写外在,后二句则转为内在的描写,梨能消渴。末句“助春冰”写法非常可人,读之冰凉自见也。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四 枣 北宋 · 苏轼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这首写得非常有意思。前二句笼统的写枣树成材困难。后二句细节说如何难以长大,言外有时光匆匆的意味。女子十六岁为及瓜,泛指成年。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五 樱桃 北宋 · 苏轼

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乾。

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漙。

这首写酒醒后摘樱桃吃。意思不大,但是生活美好的感觉。三四句写法稍微可以学习。“莫除枝上露”均是为了回应上一句的“喉肺乾”。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六 石榴 北宋 · 苏轼

风流意不尽,独自送残芳。

色作裙腰染,名随酒盏狂。

一二句遗貌取神,写石榴送残芳,有未尽之意,给三四句发挥空间。三四采用对仗写法,以色与名来作拟人化进行对比,既是写花,何尝不是写人。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七 樗 北宋 · 苏轼

自昔为神树,空闻蜩鵙鸣。

社公烦见辍,为尔致羊羹。

樗,为臭椿,《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此诗应是写樗树被当作祭祀的神树之后,只剩下蜩鵙鸣了。土地神见此也烦,故此须用羊羹来祭拜安慰。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八 槐 北宋 · 苏轼

采撷殊未厌,忽然已成阴。

蝉鸣看不见,鹤立赴还深。

一二句写槐树成荫,三四句对这个“成荫”的深入描摹,蝉鸣鹤立的写法出新意,可以学习借鉴。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十九 桧 北宋 · 苏轼

强致南山树,来经渭水滩。

生成未有意,鸦鹊莫相干。

南山树与渭水滩对仗也,或有言外之意。南山是否陶渊明,渭水是否姜太公?第三句的“未有意”应有其内在含义,末句的“鸦鹊”或暗指一些小人骚扰。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二十 松 北宋 · 苏轼

依依古松子,郁郁绿毛身。

每长须成节,明年渐庇人。

前二句形象生动,写松的外在形态。后二句转为写内在。此也属绝句最传统咏物写法。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二十一 柳 北宋 · 苏轼

今年手自栽,问我何年去?

他年我复来,摇落伤人意。

取杨柳依依之意也。以“今年”“何年”“他年”进行时间节点的串联与反复,引出末句“摇落伤人”的悲欢离合情感。遗貌取神的写法,不写柳本身,只取其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