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温泉12月12日消息(记者姜茸 通讯员乌云格丽 李文婷) 近日,在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索恩格民族工艺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内,大型电脑绣花织机发出“哒哒哒哒……”的工作声,织机针线按照设定程序上下“飞舞”,一簇簇精美的“绣花”在布料上慢慢“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社的墙壁上,一件件图案精美、花色艳丽的哈萨克刺绣服饰和家居用品格外吸睛 (央广网发 乌云格丽 摄)

在合作社的另一边,社员们脚踩缝纫机,手上不时拿取一块布料,裁剪、缝制。不一会儿,饱含民族特色的服装、挎包、靠枕、坐垫等产品就制作完成了。

合作社负责人托留·沙卡别克介绍,以往靠纯手工制作的民族刺绣产品,耗时长、产量低,仅够家用或零卖。2013年,为了传承民族服饰加工手艺,同时实现增收,托留·沙卡别克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索恩格民族工艺专业合作社,主要生产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服饰、旅游纪念品和民族手工艺品,产品远销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及伊犁、阿勒泰等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社采用传统绣艺与现代机器相结合的加工形式生产产品 (央广网发 李文婷 摄)

合作社还吸纳周边村队妇女加入其中,让她们利用农闲时光走出家门来合作社务工,在学习刺绣技术的同时也实现了增收。

“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没有稳定工作的妇女能够利用闲暇时间有一份收入。如今,我们采用传统绣艺与现代机器相结合的加工形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接单能力,刺绣车间只需三四名员工就可日产刺绣靠背、坐垫、挂毯等200余件,小饰品数量更多。”合作社负责人托留·沙卡别克说。

“我每天早晨送孩子去学校之后,走路10分钟不到,就到了上班的地方。我们就近就业既能照顾家庭,每个月还有近3000块钱的工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住在红十月社区的阿曼古丽·吐尔逊满意地说:“大家伙都说,在家门口有活干、能赚钱,日子很有奔头。”

谈起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规划,托留·沙卡别克表示,合作社将进一步钻研刺绣技艺,打造创意独特、工艺精致、形态美观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利用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领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为推动民族刺绣可持续发展,哈日布呼镇积极争取项目,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技术与操作,让社员们开阔眼界,提高绣艺水平;结合“文化+旅游”模式,借助各类活动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让民族刺绣“绣”出当地农牧民的美好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