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天眼查网站显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市蚂蚁小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去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办理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新增广告制作、互联网销售、酒店管理等。

据悉,后续,花呗业务将由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承接。

对此调整,蚂蚁集团表示,小贷公司退出后,将保持存量业务的连续性,保障用户服务体验不受影响。

实际上,早在今年6月30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就披露,“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更名为“重庆市蚂蚁商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去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办理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

蚂蚁集团整改计划,其将花呗和借呗业务转移给蚂蚁消费金融承接运营,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

资料显示,蚂蚁消金于2021年6月成立,是由原银保监会(现金管局)批准设立的持牌金融机构。

成立后,蚂蚁消金共完成了两轮增资,一是去年年底,蚂蚁消金获批将注册资本由8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85亿元人民币,同时引入杭金数科、舜宇光学、传化智联三家新股东方。

二是今年10月,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10月25日消息,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审核批复,同意蚂蚁消金将注册资本由18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30亿元人民币,增资将用于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的花呗、借呗业务。

而本次增加注册资本并调整股权结构后,蚂蚁消金股东达到13家。新增了重庆市国资委旗下的重庆渝富华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其持股4.041%,位列第七大股东。

除了增资外,9月11日,蚂蚁消金40亿人民币银团贷款落地,成为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募集金额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银团业务。本次银团贷款由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担任牵头安排簿记行及代理行,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全球各地14家金融机构。

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蚂蚁消金资产总额达1971.04亿元,负债总额达1783.83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87.21亿元;2023上半年,蚂蚁消金营业收入38.16亿元,仅次于兴业消费金融,排行业第四;净利润4.45亿元,位居行业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