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碧桂园,这家一度风光无限的地产巨头,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2月12日晚,碧桂园公告宣布,公司执行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非执行董事陈翀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其中,杨惠妍的年度薪酬由37万元人民币下调至12万元人民币,莫斌的年度薪酬由300万元人民币下调至12万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碧桂园还通报了公司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车。此外,包括高管体检报销、高管免费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全集团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总的来说,碧桂园在整个2023年削减的行政费用开销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这些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既有高管降薪,又有行政开销大幅削减,如此大刀阔斧,能让碧桂园回到正轨吗?

有网友表示,这种所谓的降薪,没有实质作用,因为高管的收入在于分红。

“高管的收入是靠分红的,年薪也就只是说给打工人听听。”

“年薪根本不值一提,你们不看看刘强东,年薪才一块钱,人家不还是在富豪榜。”

“前几年都赚到盆满钵满了,现在公司经营有困难,这种降薪也就是形式而已,做给下属员工看,让员工做好心理准备(倒闭,降薪或裁员)。”

“什么时候把薪资改成含报销、分红、福利等总税前收入,什么时候才能相信这种新闻。”

有网友表示,能够做到“保交房”就比什么都强了。

“低调点把房子盖盖好就行,别尽整些虚头巴脑的噱头。”

“老百姓买房,看到的不是这些,而是交房!你碧桂园能够保交房,比什么都强。”

有网友表示,高管可以降薪,但要考虑基层员工,别让他们降薪。

“谁愿意降谁降,员工不降就行,别拿道德绑架。”

也有网友表示,现在整个大环境都不好,要勒紧裤腰带过活了。

“碧桂园高管减薪又取消配车,可见经济环境确实不太好。凡夫如我者,唯有好好喝粥好好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到,高管降薪和行政开销大幅削减是碧桂园应对当前困境的一种策略。在房地产行业寒冬的大背景下,许多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资金链紧张、销售困难等问题。碧桂园作为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对于杨惠妍和莫斌这样的高管来说,他们的年薪原本就已经非常可观。然而,他们选择在此时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无疑是一种自我牺牲和担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利益并不是最重要的,公司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们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然而,高管降薪和行政开销大幅削减是否能够真正拯救碧桂园,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高管降薪虽然能够减轻公司的财务压力,但是这种做法对于高管的个人利益和职业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高管们作为公司的核心人才,他们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公司长期处于困境中,高管的个人利益和职业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碧桂园需要平衡好高管个人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其次,行政开销大幅削减虽然能够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但是这种做法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员工福利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碧桂园为了降低成本而削减员工福利或者降低服务质量,那么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形象,还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次降薪、削减行政开销对于碧桂园来说,可以说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和调整。通过这次降薪和削减行政开销,碧桂园可以更加专注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利益。

如果这次降薪不涉及基层员工,那么,则是可以激励基层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必须看到这次降薪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寒冬何时能够结束?这是每一个房地产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寒冬并不仅仅是短期的现象,而是需要长期应对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房地产企业不能简单地期待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是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现如今,碧桂园的危机还没有真正解除,除了真正落实“保交楼”,碧桂园还需要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和市场定位,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此外,碧桂园真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在房地产行业寒冬的大背景下,许多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资金链紧张、销售困难等问题。碧桂园加强了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就可以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也需要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和合作伙伴,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碧桂园如何跨过这道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