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知名女星周海媚工作室发布公告,宣布周海媚因病离世,年仅57岁。随后,#再见周芷若#成为热搜关键词,因此而被冲上热搜的话题还有#红斑狼疮高发人群是年轻女性#、#红斑狼疮#等。曾有媒体报道她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后来辟谣,但这一话题依然备受关注,周海媚的突然离世更是让网友谈“狼”色变。

(来源网络)

广大群众在哀悼最美“周芷若”陨落的同时,也在发出疑问:“不死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已从急性、致命的疾病转变为慢性、可控的疾病,但为何依然可能致命?为什么女性成为高发人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体内产生大量抗体攻击自身,影响多个器官。肾脏是SLE中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约30%~80%的SLE患者会发展为狼疮性肾炎(LN)。即使接受积极治疗,仍有10%~30%的LN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KD)。因此,肾脏受累是造成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来源网络)

据估测,我国现有SLE患者超100万,女男比例为12:1,但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病情更重,生存率较低,预后更差。[2]而女性成为高发群体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雌性激素主要通过受体ERa来对免疫细胞施加影响,导致患者自身抗体以及全身症状的出现。[3]

由于 SLE 患者本身存在免疫异常及服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感染发生率高。《2020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指出:我国 SLE 患者因感染导致死亡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感染已成为我国 SLE 患者死亡的首位病因,超过50%。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不耐受或复发的SLE 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4]因此治疗时需要在免疫和病情活动之间取得平衡。

(来源网络)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屏障受损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在SLE患者和实验模型中均观察到肠漏生物指标显著升高,SLE 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显示出促炎和自身免疫特征。[5]

(参考文献[5])

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疗法、饮食干预、粪菌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等调节SLE患者肠道微生物组都是潜在的策略,联合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和粪菌移植的方法可能对SLE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5]粪菌移植花费经济成本较大、且有感染风险,通过口服微生态制剂是最安全、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干预办法。

(参考文献[5])

坚持使用活性共生菌可以保持健康的微生物平衡来影响免疫稳态,调节炎症状态,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进展。活性共生菌的重要机制是防止 CD4 T 细胞过度活化,从而维持 SLE 患者 Treg、Th17 和 Th1 细胞的平衡。[6]人类共生菌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BF) 被报道可诱导 CD4+ T 细胞向调节性 T 细胞 (Treg) 分化,从而分泌白细胞介素 10 (IL-10) 等细胞因子抑制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7]。经临床试验证明,脆弱拟杆菌 BF839 对同样是自身免性疾病的银屑病治疗有一定疗效,可降低 PASI 评分及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低,是一种短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8]

经有效治疗控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非必然致命,也不具传染性,发现患有红斑狼疮时应及时就诊。创新微生态疗法的使用,既能有效控制住病情,减少复发,又使它替代了激素,使激素用量减到最小,甚至到停用,这样就避开了激素类药物可能带来的长期服用副作用,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胡冬,庄利东,陈刚,朱华强,陈曦.SLE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与血清抗核抗体荧光核型模式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44(21):2636-2642.

[2]田新平,李梦涛,曾小峰.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来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年年度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06):611-616.

[3]李端,壹图.女性更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原因【J】.中老年保健,2018,No.298(08):5.

[4]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03):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

[5]Pan Q,etl.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ovel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and Promis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ront Immunol. 2021 Dec 3;12:799788.

[6]Toumi E, etl. Gut microbiota in SLE: from animal models to clinical evidence and pharmacological perspectives. Lupus Sci Med. 2023 Feb;10(1):e000776.

[7]Round JL, Mazmanian SK. Inducible Foxp3+ regulatory T-cell development by a commensal bacterium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0, 107(27): 12204-12209.

[8]林楚慧,曾婷,邓宇虹等.脆弱拟杆菌BF839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一项单臂、开放初步临床试验[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828-3835.

#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