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全国避暑胜地”吸引着国内外纷至沓来的游客,湿地也成为游客到访哈尔滨的首选之地——松花江畔、哈尔滨大剧院、太阳岛风景区,湿地是满目风景的底色。

近日,南都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湿地保护法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哈尔滨。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哈尔滨将湿地资源打造成了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哈尔滨市松北江畔大剧院湿地。哈尔滨市林草局供图

“清凉一夏”的生态密码

百里松花江串起19万多公顷湿地资源

俯瞰哈尔滨的地图,你会看到这座城市坐落在松嫩平原之上,松花江一江居中、穿城而过。如果把松花江看做一条穿城而过的项链,散落在松花江畔、大大小小的湿地,就像是由项链缀起的一串珍珠。

基于这样的特点,哈尔滨确立“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定位,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湿地景观带。

湿地的建设和保护,让哈尔滨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顷湿地俨然成为一个动植物的活体博物馆,珍稀濒危动物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也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季走进湿地,扑面而来的清凉感包裹全身。2018年10月,在国际湿地组织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上,哈尔滨首批被授予“国际湿地城市”殊荣。

南都记者了解到,哈尔滨现有湿地面积19.87万公顷,有80%左右的湿地都集中分布在松花江畔。建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建成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湿地公园15处,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齐聚。

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哈尔滨市林草局供图

擦亮城市金字招牌

设“湿地节”、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目标

哈尔滨市林草局副局长张敬辉告诉南都记者,2022年6月1日,湿地保护法的实施,为哈尔滨保护和利用湿地,提供了直接法律依循。

为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对湿地资源的宣介,哈尔滨市从2021年开始首次设置“湿地节”,将湿地教育带进课堂,给孩子们介绍有关湿地的自然知识。

“湿地节确定在每年的6月份,这时正是哈夏音乐会举办之际,湿地节成为‘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引导和推介各地游客、哈尔滨市民畅游湿地公园。”张敬辉介绍。公开数据显示,哈尔滨通过积极挖掘湿地生态价值,每年依托湿地资源举办的夏季“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冬季“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为城市创造直接和间接价值达百亿元。

据介绍,落实湿地保护法的精神,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哈尔滨市全面摸底了湿地产权,对湿地保护情况动态监测、纳入红线管理;并将湿地管理机制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的目标考核范围。

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高静向南都记者介绍,考虑到哈尔滨大量的湿地都位于市域范围,湿地的保护和生产生活的发展如何协调推进,涉及林草、农业、水务等多个部门。为此,哈尔滨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多部门协作机制,“一旦遇到问题,我们会根据各种法律和适用条例、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共同商定如何在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开展生活生产工作。”

南都记者了解到,湿地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弥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生态短板,法律中对湿地管理体制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

采写:南都记者 程姝雯 刘嫚 发自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