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些你会吗?

缝合主要目的:对合创缘,消灭死腔,促进愈合,也有止血、重建器官结构或整形的作用;此外,吻合也属于缝合的范畴。

缝合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缝合前必须彻底止血和清创;

3.缝合时应垂直进针,按缝针的弧度出针;

4.应依照组织的解剖层次分层缝合,不留死腔;

5.每一层次的缝合,在切口两侧所包含的组组多少要相等;

6.为了减少切口内的异物,缝线的针数不宜过多,一般间距0.5~1cm,尽量保证加于组织的每一针张力相等。

缝合方式

有多种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和外翻缝合3大类,各类又有间断和连续两种,缝合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治疗目的和组织结构的不同。下面列举常用的几种缝合方式了解下

单纯缝合法

(1)单纯间断缝合(simple interrupted suture)

要点:最为常用的缝合方法,针穿过皮肤,穿过表皮和真皮,经皮下组织跨切口至对侧皮肤出针,每缝一针单独打结。

适用:一般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腹膜等多种组织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感染创口或有感染可能伤口的缝合,便于及时拆线、引流,不影响邻近缝线

优点:操作简单迅速;缝合时可根据不同创缘的情况调整缝线的张力,对创缘的血液循环影响较小;术后个别缝线断裂不影响其他缝线;在创口感染时可灵活拆线排液。

缺点:缝合时间较长,缝线耗费较多;可能组织对合不齐。

(2)单纯连续缝合(simple continuous suture)

要点:在切口一端缝第一针后打结,继而连续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适用:常用于具有弹性、张力较小的创口,如皮下组 织、筋膜、胸膜、腹膜的关闭缝合。

优点:缝合严密、张力均等、快速省时。

缺点:一处断裂,整个创口都会崩开。

3)连续锁边缝合(continuous lock stitch suture/ blanket stitch)

要点:又称毛毯式缝合,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固定,形成「锁边」的效果。

适用: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后壁全层缝合、胃肠道断端的关闭,整张游离植皮的边缘缝合、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的缝合等。

优点:闭合、止血效果好,对合更整齐、严密

缺点:相对比较耗时。

(4)8字缝合(figure of eight suture)

要点:又称双间断缝合,由两个相连的间断缝合组成,缝合线在组织的深面或浅面交叉,打结后形似阿拉伯数字。

适用:常用于肌腱、韧带的缝合或较大血管的缝扎止血。

优点:缝扎牢靠,不易滑脱。

缺点:操作繁琐。

内翻缝合

缝合后浆膜层紧密对合,有利于伤口粘连愈合,愈合后伤口表面光滑又减少了与邻近组织的粘连,防止因黏膜外翻所致的伤口不愈合或胃肠液、尿液外漏。

具体如下:

(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Lembert)

特点:缝线穿行方向与切缘垂直,缝线不穿透肠壁黏膜。

要点:距一侧切缘4~5mm处浆膜层进针,缝线经经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自同侧浆膜层距切缘2mm处出针,跨越吻合口于对侧距切缘2mm处浆膜层进针,经浆肌层与黏膜层之间,自距切缘4~5mm处的浆膜层出针,打结后,吻合口肠壁内翻包埋。

适用:胃肠道手术最常用的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可在胃肠道全层吻合后加固吻合口、减少吻合口张力。

(2)连续全层平行褥式内翻缝合(Connell 缝合法)

要点:开始第一针作肠壁全层单纯缝合,即从一侧浆膜面进针穿过全层,再从对侧粘膜面进针浆膜面出针,打结之后,距线结3~4mm的一侧浆膜面穿过肠壁全层,再从同侧肠壁黏膜面进针,浆膜面出针;缝线达对侧肠壁,同法进针和出针,收紧缝线使切缘内翻;注意同侧进、出针点距切缘2mm,进、出针点连线应与切缘平行。

适用:多用于胃肠前壁全层缝合、子宫壁的缝合。

(3)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Cushing)

要点:缝合方法类似Connell缝合,只是缝合层次不同,这种方法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

适用:可用于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的吻合。

缝线不穿透粘膜,穿行于浆肌层和粘膜层之间,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表面保持光滑,对合良好,减少粘连,常用于胃肠道和膀胱的吻合。

(4)荷包缝合(external purse-string suture)

要点:是小范围内的内翻缝合,在拟包埋部位为圆心行浆肌层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利于愈合,减少粘连。

适用:常用于阑尾残端的包埋、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胃肠壁小伤口或穿刺针眼的封闭、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等。

你知道外翻缝合要怎么操作吗?有什么优缺点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答案~

为了能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态 度的内容,医学界外科频道欢迎大家动动手指完成以下的调研,只要五秒钟哦!

本文来源:世界微创医学

责任编辑:四四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