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龙岭迷窟》时,潘粤明和导演费振翔聊天,说起《南海归墟》,费振翔说:“太难拍了,除非请《海王》的特效团队来,但是太贵!”

潘粤明:“实在不行,《海贼王》的团队也成啊。”

费振翔沉思片刻:“我恐怕连海底捞的团队都请不起。”

可以看出,由于资金的限制,当时费振翔对于水下戏份的拍摄非常没有把握。

没想到,四年之后《南海归墟》真的拍出来之时才发现,原来特技效果上的薄弱,并不是最应该担心的问题。

冒险片,一般都有着自己的套路。

故事契机,潜入探寻,插科打诨,人物标签,惊险脱困,逢凶化吉。

财宝,队友,敌人,炮灰,离别,信念,良知。

无论你是跟着印第安纳·琼斯和本杰明·盖茨的脚步,或是亲自操纵内森·德雷克和劳拉·克劳馥,似乎都是在重复同样结构的故事。

《鬼吹灯》系列,是典型的冒险故事,可套路虽好,不要贪多,也不能乱用。

《南海归墟》,从整体结构到细节,都极为抽象。

十六集,每集三十五分钟,在第十集进入归墟之前,你不知道编剧在想什么。

它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放暑假的孩子。

假期的前四十多天,作业一笔没动,临近开学的三天里,玩了命的补作业,全部写错。

其实在《南海归墟》原著中,进入归墟的时间点也是在中段偏后一点,而且悬念感也不如系列其他七部,影像感营造得一般。

这本应该是转换成影像时值得发挥的部分,可这个剧版中的三人组,在前十集在干什么呢?

在吃榴莲,在织毛线红裤衩,在谈谈情,说说爱。

从《云南虫谷》开始,刘安琪开始掌管这个系列编剧方面的大方向。

她首先做的,是紧紧抓住王胖子的红裤衩。

《龙岭迷窟》,车里的打斗,王胖子的裤子被拽掉,露出了红色裤衩。

《云南虫谷》,开头王胖子就说:“哎老胡,你说这回咱们去云南带三条裤衩够了吧?”

《昆仑神宫》,“毛线裤头,哎你不觉得渣挺慌么?”

“磨磨就习惯了!”

到了《南海归墟》,红裤衩变成了信号旗,胡八一还用它擦脸。

同时,编剧还把配角的重要性谨记于心。

《龙岭迷窟》中周晓鸥饰演的新创人物马大胆,贡献了非常出彩的台词,也让故事变得更为顺理成章。

尝到了甜头,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执念持续到了《南海归墟》。

原本疍民三人组在小说中就抢了很多胡八一的戏,可还是强行加入了大力和阿豪这两个炮灰。

阿豪早早领了便当,大力则几乎贯穿全剧。

给没用的配角强行灌戏,不仅让时长不够分了,也让铁三角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没了稳固性。

大力频频使出三十多年前的特异功能手势,场面十分尴尬。

我实在不觉得这是值得被致敬的一点,编剧应该是真的搞不懂致敬的含义。

或者,这并不是致敬,而是恶搞。

对,恶搞。

恶搞,让编剧放飞了自我。

第二集,胡八一对王胖子使出了漫画式的吐槽:“才第二集就这么色!“

殊不知,这样的对白,让整部剧集的悬念感在第二集就开始消亡。

更让人意外的是,2023年了,在这部备受关注的剧集中,会出现窜稀,憋屎和噗呲噗呲的模拟声效。

难免让人联想到本世纪初的影评中常常会提到的那个词组,屎尿屁。

这本身并不搞笑,可想到键盘前的编剧被自己逗得前仰后合的狼狈模样,似乎又有那么一点搞笑。

屎尿屁天然不低级,低级的是胡乱涂抹,肆意排放。

这个情节引出了“雪莉杨被两个弱鸡俘虏”,显然违背了整个系列的人物设定。

而胡八一和王胖子赶来救援的时间点,更是交代的模糊不清。

金庸对他自己作品被改编影视的看法,就是“可以减,不要加”。

而他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改编者的,因此金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大多数都是高品质的。

日本的东野圭吾,也是小说影视化的大户。

他对编剧的要求非常苛刻,每一句台词都不允许改动,这让改编作品的情节符合逻辑,汤川学、加贺恭一郎等人物也完美立住。

当然,我们国内改编的除外。

费振翔离开之后,编剧刘安琪和导演蔡岳勋开始搭档,《鬼吹灯》这个系列就开始在走下坡路了。

几部《鬼吹灯》看下来,能明显看出导演蔡岳勋想证明自己。

33岁就因执导《流星花园》名声大噪,不过2010年之后,他好像不会拍戏了。

转战内地以后,剧版《深夜食堂》英勇地挺进了豆瓣3分之内。

《鬼吹灯》系列,他也并没有掌握太多的话语权。

导演和编剧之间没有配合,造成的结果就是最要不得的“走过场”,观感很差。

就像明叔和胖子抢夺人鱼,最终导致阮黑的死。

这也是一处非常失败的改编,我极度怀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发一场关于王胖子和雷显明“败事有余”人设的讨论,提高热度。

《南海归墟》,除了陈牧之版的海王,留不下任何印记。

几个雷区全部精准踩到,这样的东西交出来谁能满意,谁能喜爱?

巫峡棺山》是否“难产”,好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之下,还是更期待万达那边的《寻龙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