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上午查房,在杭州文仲中医医院病区,一直照护4床患者的护工吴阿姨(54岁,湖北人)今晨“倒下”——发作性眩晕,表现为天旋地转,双目紧闭、头部位置相对固定(不能动弹)……进一步了解详情,这位吴阿姨人到中年,已绝经多年;平时夜眠不佳;恰好昨晚11时,起床照护患者俞爷爷(AD患者)。这一“折腾”,她躺下也睡不着了,今晨起发作“眩晕”,自觉身体和周围环境在“摇晃”,天要塌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1:“眩晕发作”是表象

基于吴阿姨的“眩晕发作”症状,门诊部卢医生考虑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予N.S+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甘露醇静滴,适度脑脱水。本想,吴阿姨的眩晕症状应该“消停”了;却不料,今下午去探望,吴阿姨坐起喝了一口水,又感头晕加重,额上直冒虚汗(大汗淋漓);在一旁的丈夫(同为本院护工)也不知怎么办好,干着急;但见这位吴阿姨闭着眼睛,喃喃自语道:我还有很多活没干完.....

陈跃主任瞬间意识到,这不是急性焦虑发作吗?这是在“更年期综合征”基础上发生的“急性焦虑症”,涉及内分泌紊乱和植物神经失调,这次算是“总爆发”了。处理这类异常,临床医生应兼具心身医学知识,首先了解什么是“照护者综合征”(care giver syndrome)?

Q2:什么是“照护者综合征”?

这种情况发生在照顾患病家庭成员,并发展出一系列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痛苦、紧张、悲伤和易怒。因无法做好应尽的照护工作,感到内疚、焦虑和睡眠障碍。这类患者的睡眠质量应得到应有的改善;否则,照顾患者时,会影响到照顾者本身的心身功能,使本就功能不稳定的照护者“雪上加霜”,表现出“急性焦虑发作”症状。

急性焦虑发作,又被称为“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患者会突然发生强烈不适感,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会有一种失去控制感的“脱缰感”;每次发作约一刻钟左右。发作前,可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情境。

Q3:更年期是“底色”

女性更年期期间,会由于雌激素减少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神经症状。包括经期持续时间长、周期不规律、经量时多时少、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通常在胸部、颈部和面部感觉到热意)、精神神经症状(焦虑发作、悲伤、易怒、抑郁等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睡眠障碍、心悸、头痛、易疲劳等)及盆底功能障碍(腹坠胀感、腰部酸胀不适感、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等各类症状。

一石激起千层浪。护工吴阿姨正处于“更年期”,平时睡眠就差,加之昨晚照护患者而起床一次,诱发了今晨“大地震”一天旋地转。又由于责任心较强,自觉今天“活没干完”,由“愧疚感”触发“急性焦虑发作”,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个因素“搅和”在一起,给治疗带来了“困难”。细细拆分上述诸“要素”,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陈跃主任提议给予“抗焦虑”治疗——氟某醇+东某碱注射,但吴阿姨坚持“再看看”,希望以自身的力量战胜“症状”......

本文记录了一位中年护工阿姨罹患 “照护者综合征”的诱因、主要症状和发病原理分析,这其中涉及到社会、心理和生理变化因素,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复杂景象”;青年医生们未必能一眼“看透”此病,此病不简单,要学一点“临床心理学”,方能驾驭如此复杂的“症候群”,并厘清其中的因果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