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征服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大概在1783年左右,当时克里米亚汗国彻底并入了沙俄

1859年,高加索伊玛目国被沙俄吞并以后,高加索地区的车臣也纳入了沙俄的势力范围。

鞑靼人和车臣人,其实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第一,他们都有很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一般情况下谁也不服,除非打不过。

第二,他们曾经都是奥斯曼土耳其旗下的自治民。克里米亚汗国和车臣尼亚都曾经归附过奥斯曼土耳其。

第三,他们都是伊斯兰信徒。这事儿导致他们的文化更接近奥斯曼土耳其,与沙俄则背道而驰。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相同点,他们在二战后,整个民族都被斯大林给迁徙到了西伯利亚挖矿,这是什么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鞑靼人和车臣人,在二战时有部分倒向了德军。

鞑靼人被送去了西伯利亚。

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虽然在18世纪末就跟着沙俄混了,但由于信仰习俗不同,双方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鞑靼人一直在谋求独立自主之路。

此前跟着的大哥奥斯曼土耳其半死不活,显然是靠不住了,因此他们一直在谋求其他大哥能够解救他们,摆脱沙俄的束缚。

到了1921年,苏俄的民族政策,使得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他们建立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虽然还是隶属于俄国,但有了相对的自治权。

不过说实话,人在屋檐下,心里总不爽。当过老板的人,谁还愿意去工厂给人家打工呢?为此,鞑靼人中有那么一部分激进分子,大约几千人,在二战中投靠了德军,帮着德军对付苏军。

斯大林本来就看这帮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不爽,打算撤了他们的自治权,奈何一直找不到借口。这回借口可算是找到了,1945年,战胜的苏联以通敌的罪行,撤掉了克里米亚的自治共和国资格。

更惨的是,在克里米亚定居的20万鞑靼人,都被扣上了叛国的帽子,直接被斯大林一纸文书发配到了西伯利亚、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臣人也差不多。

车臣的情况和克里米亚的鞑靼人非常类似,他们从19世纪末被沙俄打服以后,就一直在找机会出来单干。

1877年的时候,车臣人中比较有骨气的,基本都被沙俄给消灭干净了。这手段太狠,直接把剩下的车臣人给吓呆了,因此这部分车臣人乖乖归顺了沙俄。

1922年,车臣加入了苏俄,成为旗下的自治州。1934年,车臣和隔壁的难兄难弟印古什合并,组建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州,隶属于苏俄旗下。2年后升级为自治共和国。

到了二战的时候,同样有一批车臣人跟着德军混。其实这事儿是很难避免的,包括俄族人本身,也有不少都跟着德军混的,难道也要把所有俄族人发配到西伯利亚挖矿吗?

依旧是斯大林,他恼羞成怒之下,将38.7万车臣人,全部迁徙到了西伯利亚、哈萨克挖矿。这气势真心没谁了。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讲外蒙多次申请加入苏联被拒。很多人说,有人写文章表示,是苏联多次要求外蒙加入,被外蒙给拒了,我看了都想笑。

当时外蒙才60万人,以斯大林这种气魄,把这点人送到西伯利亚挖矿很难吗?在苏联的钢铁洪流面前,外蒙还能选择拒绝?拒绝还能有效?这不是闹着玩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鞑靼人没能回到克里米亚,而车臣人却回到了高加索。

20万鞑靼人和38.7万车臣人,背井离乡以后,小日子很不好过。由于路途遥远,且生活条件很差,因此在路上就死掉了不少人。

到了当地以后,还得做苦力,有些身体吃不消的,也因此倒下了。所以说能活下来的,全部都是这个民族的精华。

其实在他们看来,斯大林比历代沙皇对他们还要狠啊。沙皇们虽然总是收拾他们,可从来没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家园。可斯大林却办成了这件事。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位。改变这两个民族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1956年,赫鲁晓夫恢复了鞑靼人的公民权,1957年,车臣人紧跟着得到了公民待遇。但问题是,他们的归属却产生了分歧。

车臣人被允许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就是高加索地区定居。可鞑靼人却不允许回到克里米亚定居。这事儿太恶心了,既然恢复了公民待遇,为什么不让鞑靼人回家,反倒让车臣人回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鞑靼人和车臣人的命运走向为何不同?

这事儿有很多种解释,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鞑靼人搬离克里米亚以后,斯大林向这里陆续转移了大量俄族人。因此这里成了俄族人的定居地。俄族人和鞑靼人的信仰习俗都不同,根本就没法生活在一起。为了避免纠纷,还是不让鞑靼人回来得好。

第二,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位置太重要,是苏联称霸黑海的一枚重要的棋子。这枚棋子必须要牢牢掌握在主体民族手里,不能再回到鞑靼人手里。

第三,克里米亚已经在1954年划入了乌克兰。而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是苏俄的百姓。虽说大家是兄弟,可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这些人口没办法直接划入乌克兰。

第四,蒙古系后裔在苏联境内分布广,实力强,不太好控制。不能让鞑靼人再占据重要的克里米亚。当年沙俄可是被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摁在地上揍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总之啊,鞑靼人在上世纪60年无法回到老家,直接导致这部分鞑靼人在后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来说,车臣人的命运就好多了。

车臣人回到了高加索地区以后,立马又和隔壁的印古什合体,组建了自治共和国。因此车臣人再次拥有了民族复兴的动力。

后来这两个民族的命运我们也能看得出来,车臣人常常能团结起来,多次与俄军鏖战。可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却成了散兵游勇,再也没法凝聚成一股力量了。即便1991年可以回去了,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永远相信故乡,相信龙兴之地的力量。

每个民族, 其实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龙兴之地。这可不是封建思想,而是一种心理暗示。

车臣人回到故乡以后,就会不自觉地生出一种保卫故乡的勇气。他们尝尽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回到故乡以后,自然倍感珍惜。

鞑靼人失去了回到故乡的机会,甭说生出保卫家乡的勇气了,就连团结一致都很难做到。因为不管谁来牵头,都会遭到灵魂拷问:阿能带我们回家?

当年苏联打服了德国以后,为啥非要占据东普鲁士?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直接把德国人的龙兴之地给占了,让他们失去民族复兴的信念,从根源解决未来的麻烦。

鞑靼人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日子。他们几乎成了东欧草原的霸主,甚至多次攻入莫斯科,把沙俄摁在地上摩擦。

如此英勇的一个民族,结果却成了丧家之犬,四处游走,谁都不待见。就连蒙古系的其他鞑靼人,也不看好这批鞑靼人。

所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努力保住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这里是本民族的龙兴之地,民族复兴之地。一旦失去这里,勇气、团结、凝聚力等将会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