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

12月12日,第三届“12·12护理员节”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的《2023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加速,我国养老护理服务需求旺盛,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数量短缺、流失率较高,从业人员年龄高、学历低等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迫在眉睫。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占总人口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提到,我国目前持证的专业护理员50多万人,与社会养老服务人才需求之间的缺口约在550万人,能够胜任新时代要求的专业护理员已成为最紧缺的人才之一,供需关系极不平衡。此外,养老护理服务从业者存在“三高三低”特点:学历技能水平低、年龄偏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

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透露,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目前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7万多人,其中,50岁及以上者约占70%,学历在初中及以下者占60%以上。

由福寿康集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同发布的《2023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武汉、昆明等城市对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得来自养老护理员的有效问卷9559份、来自养老机构的有效问卷669份。

根据《报告》,受访养老护理员的平均年龄为49.14岁,年龄在50-59岁者超过50%。农村户籍者占比超过60%,女性护理员的数量远高于男性,占比达88.19%。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养老护理员仅占36.89%。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总体较高,逾七成受访者表示满意现在的工作。在对现有工作表示不满意的养老护理员中,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薪资与劳动付出不协调,以及没有得到客户平等对待或基本尊重。

对养老机构的调研显示,超过一半养老机构运营时间在10年以下,养老机构多为小规模运行状态,雇佣养老护理员(含兼职)集中在1-50人,占比74.74%。

《报告》还对进一步推动养老护理队伍发展,提高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认可度和社会认同感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第三届“12·12护理员节”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联合主办,福寿康智慧医疗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承办、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