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病,为真菌性鱼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是霉菌侵袭、寄生于鱼卵或受伤鱼体而致的一种常见鱼病。霉菌在水城中,一年四季均有,特别是晚冬和早春(2-5月)该病流行季节。现将多年从事鱼病防治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发病原因

水霉病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 13~18℃。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各种水产动物,从卵到各生长阶段都可传染。特别是晚冬早春交替,水温较低,鱼尚未开食处于饥饿状态下抵抗力下降,易患水霉病。

越冬池中密养的鱼类受移动、拥挤、低温冻伤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表组织受伤,能量消耗较大,体质普遍较弱会引起水霉病的暴发。春季投放鱼种时,扦捕、搬运时操作不慎,易擦落鳞片、擦伤鱼体或撞伤条等,以致霉菌侵入伤口而引起该病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症状

鱼体病变部位初期是圆形,后期则是不规则的斑块,感染部位菌丝大繁殖生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或烂。一般感染面积超过鱼体表面 1/4 时引起病鱼死亡。镜检可见水霉菌菌丝。最初霉菌寄生在鱼体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日渐消瘦,最终因体力衰竭而死亡。感染了菌丝的鱼卵,内菌丝侵入卵膜,外菌丝穿出卵膜,使卵变成一灰白色小绒球俗称“太阳籽”、“卵丝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防治方法

  3.1预防

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 10~15 g/L 生石灰或 1g/L 漂白粉消毒。可以减少此病的发生。人工繁殖期间所用的鱼巢、工具等均应使用高酸钾溶液或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后再用。

鱼种放养拉网运输等作过中动作要轻而快,特别是鱼种运输时密度不宜过大,以防鱼体受伤。

鱼苗入池前用 2%~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5~8 min。越冬鱼塘水深保持在 2 m以上。在霜冻的早晨或下雪的天气(水温10℃以下)不要拉网捕鱼,尽量避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投喂,减少污染。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的免疫力。可以泼洒云牧通水产多维,可以有效提高鱼体抵抗力。

定期检测、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新,溶氧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2 治疗

以前人们普遍采用特效药孔雀石绿治疗水霉病,近几年检验得出孔雀石绿对人类有致癌等副作用,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被国家列为禁用渔药。所以对于水霉病的治疗,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方案:

  1、预防:存塘鱼肥好水的同时,每月1-2次水霉病预防,第一天水霉卫士,第二天典乐丁(复合碘)。

  2、拉网前:前一天单用典乐丁,进行全池消毒,目的是紧鳞止血,使皮毛鲜亮,如果想提高动物的耐受能力,可在拉网当天,拉网前先泼水产多维,能够增加耐受力,提升活力。

  3、拉网后:第一天用水霉卫士,第二天用典乐丁,间隔5天,再用一次水霉卫士+典乐丁,间隔7天再用一次水霉卫士+典乐丁。(只要拉网,水霉病的爆发,直线升高,需要多次使用,才能够有效进行防治)

  4、放苗后:放苗前一小时,先用水产多维进行泼洒,放苗后3个小时后,先用典乐丁,第二天用水霉卫士,间隔1天,再用一次典乐丁+水霉卫士。

总之在水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旦发生此病,应及时治疗。选择安全、有效、廉价和方便使用的药物,使损失降低到最低,实现效益最大化。

声明:本文由云牧通水霉卫士官网:www.xumutong.vip,编辑发布,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