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

或许可以将《照明商店》与《再见,李可乐》《忠犬八公》《人生大事》归入同一类电影——“后疫情疗愈片”——它们都是讲述人们如何面对至亲死亡的现实,如何艰难地走出创伤、安顿身心、重建生活。对于经历了三年疫情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引发共鸣。

幸好,《照明商店》不是《深夜食堂》

《照明商店》根据韩国漫画家姜草(近期爆火的韩剧《超异能家族》和国产电影《我爱你!》都改编自他的漫画)的同名人气漫画(豆瓣评分9.2)改编。空间和群像人物的设定,都很像《深夜食堂》,这让人担心它会像《深夜食堂》的国产化影视作品一样,扑街?

其实,《深夜食堂》国产化的失败,症结在于编导将日式的居酒屋文化生硬地移植过来,不接地气,再加上选角不当、表演浮夸、剧情拉胯,以及对原作表达的那种对小人物、失意者、边缘人群的共情和抚慰付之阙如。

而姜草的漫画原作《照明商店》被漫画迷誉为神作,是因为它大胆地用悬疑惊悚的壳包裹温情暖心的事,前一秒让人毛骨悚然,后一秒又让人潸然泪下。电影聪明地保留了这个结构,同时对人物、剧情甚至主题都进行了适应国产片市场的二创,没有国产版《深夜食堂》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算是较为成功的漫改电影。

不过,也有让人一言难尽的地方。

情感的掠影撑不起厚重的思考

电影开场悬疑惊悚的氛围还原得不错:雷雨、闪电、朦胧的街道、诡异的公寓楼(不断漏水、毫无来由地停电),以及出没其间的古怪之人。这里有脚下不断淌水的男人(白宇帆)、戴着手套拖女儿的母亲(柳岩)、有两个影子的少女(孙美林)、手拿黄色雨伞找不到家门的老人(张琪)、浑身沙土喃喃自语的男人(黄澄澄)……观众跟随女主角章若楠的视角,慢慢进入了一个“异世界”——照明商店。

在漫画原作的设定里,活人生活于现实世界的“外世界”,死人属于“里世界”,而照明商店则是灵魂的中转店“异世界”,只有死人和濒死之人可以见到。濒死之人如果能从商店老板手上拿到写有自己名字的灯泡,就可以返回到现实世界,也就是脱离死亡;否则会进入“里世界”,意味着死。而能不能拿到灯泡,并不全由命运决定,也取决于濒死之人的求生意志:他们有可能因为割舍不下死去的亲人,选择不拿灯泡,甘愿死去。作为其亲人的死者,则往往会鼓励他们去拿灯泡,选择回到现实世界勇敢活下去,哪怕这意味着双方的永诀。电影完全照搬了这个设定,不过讨巧地将这一切解释为忧思成疾、精神恍惚的护士女主角章若楠梦境中所见的异象。

电影里的现实世界发生了一桩沙土车撞公交车的严重车祸。一对情侣、一位父亲、一对母女、一对姐妹、一位司机牵涉其中,有几位当场死亡,其余被送进医院抢救。这些死者和濒死之人(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几个怪异之人)和女主角章若楠的灵魂全都进入了照明商店。濒死之人(柳岩女儿陈思诺、姐妹之一孙美林)面临拿不拿灯泡的选择;她们死去的亲人(妈妈、姐姐)则要面临鼓励她们活下去或是留下她们和自己在一起的选择;心怀愧疚的沙土车司机黄澄澄则要催促受他连累的濒死之人去拿灯泡逃离死亡。

除沙土车司机外,导演希望借着这些灵魂在照明商店要不要拿灯泡的选择,来引发观众对父爱、母爱、情爱的进一步思考:片中的父子关系为何如此隔膜?母亲该如何让女儿自立自强?爱情可以跨越生死的界限吗?不被认可的情感又该如何维系?

事实上,漫画原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且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来展现,使后半部的温情反转真实可信。遗憾的是,电影只在超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浮光掠影的潦草表现,试图用几段MV式的场景来描绘几对人物关系的生活片段,却没有如《再见,李可乐》《忠犬八公》及《人生大事》那样用大量生活细节和情感的珍贵记忆堆叠起强大的共情力量。然而,仅凭一些零散的情感掠影根本撑不起影片要探讨的厚重情感问题,也无法为他们的灵魂在照相商店的选择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理由。

最后,所有的情感只能大而化之为“爱我们的人不会离开,只是从活在身边变成活在心里”。为此,影片不惜强行煽情:在车祸场景中,每回溯一对人物的故事就让车祸镜头重放一次,先后反复放了四次,还要加上人物无节制的流泪、煽情的配乐,强行刺激观众的泪腺。这,实在有消费苦难之嫌,令人极其不适。反观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只用“一生中最希望留下的一段记忆”这样的简单设计,就四两拨千斤地将人生、情感和爱说透,又何须煽情呢?

温情翻转用力过猛变成了煽情

电影对漫画原作的人物和剧情所作的调整或曰二创,也因过于草率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弥缝不上的漏洞:如女主角章若楠既不是死者,也不是濒死之人,至多是在医院目睹了车祸受害者的惨况而心神不定,她是怎么可以进入照明商店这个只有死者和濒死之人才能进入的异世界呢?电影对此没有解释。

其次,电影对柳岩这位母亲的死亡讲述也极其草率。在漫画里,妈妈在现实世界里为了保护女儿,在车祸里就已经死了。她在入殓时死不瞑目,因为女儿在现实世界还没有醒来,跟着自己来到了照明商店“异世界”。女儿想陪她,不愿意拿灯泡。她则声嘶力竭拼命鼓励女儿一定要拿灯泡,回到现实世界。电影里,她在车祸中并没有死,拼命大哭用双手刨土救出女儿,指甲翻裂鲜血淋漓,但只是小伤。然而接下来,在没有更多细节表明她受到更严重伤害的情形下,被救援出来的她直接被盖上白布宣告死亡了,简直有种(用她)煽(情)后即弃之感。

《照明商店》后半部分的温情翻转用力过猛,变成了煽情,细节上也存在不少瑕疵,难称佳片。但换个角度想想,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疗愈性:电影中每个人(包括死者)、每个家庭都有着或显或隐的伤口,大家都努力去弥合它,以善念和爱意。观众对此会心有戚戚:谁又不是负重前行?有网友指出“照明商店是人在弥留之际的中转站,让来不及告别的人好好告别。不管离开还是留下,一切仍然来得及”。的确如此,观众不妨就把这部电影当作一个树洞,尽情抒发自己的郁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