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有着良好的能源产业基础,煤、风、光和水等资源丰富。立足优势,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政策机遇和全省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围绕全市“两城三基地”的总体部署,着力推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能源保障体系,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基础。目前,全市“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多元发展”的新型电力体系已基本形成。即日起,记者将深入一线采访,持续推出安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系列报道,展示安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蓬勃力量。
立足崇山耸云端,凭借好风变绿源。当绚丽的晚霞照在一座座风电场,连绵的群山如同披上了一身金色的薄纱,山顶上一个个高耸挺拔的白色“风车”迎风旋转,点亮了山下的万家灯火。
风能,作为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能源消耗低、发电效率高,还能够减少发电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安顺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能源清洁、安全、高效发展的总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市风力发电2.98亿千瓦时,增速12.81%。
当前,我市正乘“风”而上,驭“风”而行,在发展新能源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从无到有,风电产业快速发展
冬日,沿着蜿蜒的公路,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普定县猴场乡的普屯坝风电场,只见群山间一台台巨型“风车”在蓝天白云下不停转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普屯坝风电场蓝天白云的“大风车”
“普屯坝风资源较好,年利用小时数约2100小时,加上地势平缓,有利于风机运输及安装。”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州普定新能源有限公司普屯坝风电场场长赵文涛向记者介绍道,“普定普屯坝风电场安装了15台单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风电机组,从2015年投产运行至今已累计发电5.2亿千瓦时。”
在距离普屯坝10余公里的地方,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项目正在建设。作为省级重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6.7亿元,建设18台风力发电机,每台装机容量为5560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2.16亿千瓦时。
为何选址于此?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项目副经理刘猛一语中的:“普定县风能资源丰富,平均风速为5.56m/s,年利用小时数约2160小时,发展风电大有可为。”
不论是结束普定县境内没有风电历史的普定普屯坝风电场,还是正在续写普定风电历史的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正是奔着安顺风力资源量大质优而来。
据了解,安顺风资源的可开发量为241万千瓦。立足丰富的风力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安顺牢牢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机遇,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在风力资源较好的镇宁、关岭和紫云等地大力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全市风电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低碳环保,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走进位于关岭自治县的永宁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巨型叶片正迎风旋转,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照亮千家万户。
永宁风电场
关岭永宁风电场由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于2014年4月开工,2015年6月全容量并网。该项目安装了24台2000千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8万千瓦,年利用小时数约2005小时,年发电量约9625.6万千瓦时,总投资超4.5亿元。
“到今年11月底,关岭永宁风电场累计发电8837万千瓦时。”中国水电顾问集团风电关岭有限公司永宁风电场场长刘启祥告诉记者,自投产以来,风电场平均每年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按照0.61元/千瓦时电价计算,平均每年为地方创税约800万元,现已累计为地方创税约6000万元。
关岭永宁风电场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积极的生态效益:按照火电厂煤耗及各项废气、废渣的排放标准,该项目累计节约标准煤约29.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5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0.16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10.52万吨。
马鬃岭风电场 罗含瑶摄
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由中能建投(紫云)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今年4月首次并网发电,8月全容量并网,创造了该公司风电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装机规模为10万千瓦。”马鬃岭风电场场长周东旭告诉记者,项目每年预计实现产值7300万元,实现税收约1200万元;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2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8.36吨,氮氧化合物40吨,二氧化碳17.19万吨,烟尘7.79吨,节约淡水24.82万立方米,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永宁风电场和马鬃岭风电场化“风力”为“绿能”只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建设风力发电项目,把风电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围绕低碳环保全面发力,进一步促进我市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环境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截至目前,我市已全容量并网风电项目5个,总装机27.8万千瓦。
“风电+旅游”,自然与科技和谐共存
清晨,站在山顶,观日出云海;日暮,栖息露营,看星空银河。依托优美的自然资源,普定普屯坝风电场备受户外运动者的青睐。
关岭永宁风电场同样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游玩的地方。每年5至6月,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白色的“大风车”交相呼应,如同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
“大风车”与映山红相映成趣
风电场的建成,让“大风车”在对外输送清洁能源、创造直接收益的同时,也变成了供大家观赏的一道亮丽风景。到“风车山”打卡,感受自然与科技和谐共存的美景,已然成为旅游的一种新风尚。
2021年,镇宁自治县革利乡风电场建成,17座风机分布于革帮村、水牛坝村等村寨。革利乡抓住风电旅游这一突破口,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风电+茶文化”深度融合,探索一条强乡富民的发展新路子。
同样,紫云自治县也在计划结合马鬃岭风电场优美的自然风光,把风电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项目社会效益,让更多群众享受产业发展红利。
“大风车”不仅能卖“能源”,也能卖“风光”。当前,我市正持续推进“风电+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将风电与旅游充分结合,发展集生态、风力、电力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工业游”“生态游”“研学游”等多种形式延长风电项目产业链、丰富风力发展业态,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新动能之一,风电产业发展正蓬勃兴旺。“下一步,我市将充分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抓好风力发电及配套项目谋划工作,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分批、分类抓好现有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有关要求,精准调度,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助力我市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市工信局(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罗希 刘凤
来源: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