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长春,迎来入冬以来又一轮降温,冰雪覆盖的大地一片银装素裹,而能源绿色转型的热潮却在白山松水间涌起一派绿色生机。

在松原乾安100MW/400MWh储能电站现场,吉林省第一个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开工建设;在长春远达大街换电站,土建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在白城通榆,设计人员正在开展220千伏中昌线、裕昌线送出工程现场勘查,为新能源用户工程接入吉林昌盛变电站制定接线方案。国网吉林经研院设计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大家拿出“实干”的行动力、带着“奋进”的精气神儿,铆足干劲,全身心投入到助力能源绿色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以典型方案赋予出行“绿”的底色

11月20日,在“旗E春城”一期升级改造项目远达大街换电站的现场,国网吉林经研院设计人员正在与业主和参建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工作。

为兼顾充电设备预留负荷,确保所有工况下换电站都能正常运行,2023年,国网吉林经研院对长春市已建成投运的53座换电站进行了运行负荷分析,通过汇总分析监测数据和常规运行24小时终端采集数据,分别从理论测算和实际运行情况两方面论证了60块电池换电站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形成换电站运行负荷分析报告,为换电站配电设计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目前,国网吉林经研院对长春市已建成投运的一期4座换电站升级为H60B型1车位换电站,每站配备电池数量由12块升级为60块,分别由6回0.4千伏线路转带,大大提升了换电站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为保证冬季换电车辆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为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网吉林经研院编制7个适用于吉林省的充换电站典型设计方案。如今,设计人员正在为2024年电动汽车充换电设计扎实技术储备工作,下阶段将持续跟踪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布局、努力提高设计规划质量,为加快推进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布局、促进吉林全面振兴释放更大活力。

以储能支撑赋予电网“绿”的动力

11月16日,寒冷地区首批集中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全面开工启动建设。项目投运后,可有效缓解新能源富集地区调峰调频压力,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新能源外送输送能力,提高负荷中心电力保供能力。

随着能源清洁转型的深入,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不断提高,新型储能作为构建吉林省新型电力系统、支撑“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被纳入《吉林省能源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国网吉林电力率先践行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吉林省第一批集中式储能示范项目。

中标示范项目后,国网吉林经研院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寒冷地区技术适应性和环保政策风险性,确立首批示范项目优先选用全钒液流电池、铅碳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多元储能技术路线。示范项目作为全国首批由省属电网企业牵头组织建设运营的寒冷地区大型共享储能电站集群,在松原、白城、长春三地同时选址设计、同步开工,通过示范应用,深挖多种类型储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运行特性,验证寒冷地区大型共享储能最优发展技术路线和最优商业运营模式,未来,将形成寒冷地区新型储能运行综合实证试验基地,为新型储能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际运行数据。

以匠心设计描绘电网高质量发展“绿”的图景

11月14日,国网吉林经研院变电设计人员赴白城市通榆县,开展国能吉林通榆、中昌线、裕昌线和八昌线四项220千伏送出工程接入昌盛500千伏变电站的现场勘察工作。

设计人员对昌盛变站内间隔、主控室、继电保护小室及站址周边线路情况进行了详细勘察,确认电气一次设备及接线情况和安稳屏柜、无功电压自动控制屏预留空间情况,确保接入间隔方案及线路路径方案精准,为即将开展的昌盛变站内施工图设计做好前期复核工作。

2023年,国网吉林经研院共承担了15项新能源送出工程,其中有11项为用户委托代建工程。为全力支持新能源发展,加快用户新能源送出工程并网投运,该院采取倒排设计周期、勘察设计“双轨并行”、动态跟踪节点、建立沟通渠道的管理模式,使该类新能源送出工程较常规工程设计周期平均缩短近30%。

在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国网吉林经研院紧扣“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围绕“绿色发展”主旋律,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设计、新能源送出工程设计、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设计等诸多领域真抓实干、聚力攻坚,在持续推动吉林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奋发有为,为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