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针这一治疗方式,想必患有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骨骼疾病的患者并不陌生。
患有关节炎等疾病会导致患肢出现疼痛感,为了缓解疼痛感,有些患者向医生提出“止痛”这一需求,医生会采用封闭针注射的方式治疗。
但是注射封闭针这一方式,并不能长期止痛,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疼痛感,只是治标不治本。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封闭针止痛效果较好而过于依赖封闭针,针对这种现象,我想告诉大家:封闭针既是“药”,也可能是“毒”。接下来,我就带大家认识真实的封闭针是什么。
一、封闭针是什么?通常用在哪里?
封闭针其实不是一种针,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被称为封闭疗法。治疗期间,医生会局部使用麻醉药物、糖皮质激素,通过针筒注射的方式注入组织内,从而缓解疼痛感。因此这种疗法也被广大患者称为注射封闭针。
若是患有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疾病,由于患处有炎症,对骨骼造成损伤、影响中枢神经的传导,因此会诱发疼痛感,对患肢的正常功能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此时注射封闭针,可以对患肢神经冲动的传导通道进行阻断,保护患者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促进患肢炎症消除,从而缓解患肢疼痛感,对病情恢复也有益处。
封闭疗法主要适用于两类人群,分别是:肌肉损伤类患者、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
如果肌肉、韧带、腱鞘等部位受到急慢性损伤或出现退行性病变,则属于肌肉损伤类患者;如果患有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疾病,则属于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
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疼痛程度,采用的封闭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过程中使用疼痛程度较轻、病情程度不严重的患者,通常会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的麻醉药物进行封闭治疗。
封闭治疗也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痛点封闭、腱鞘内封闭治疗、神经根封闭治疗等。
若是体表压痛程度较重,可以遵医嘱选用痛点封闭的方式治疗,将麻醉药物注射在体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注射后能达到明显止痛效果,因此这种方式在临床最为常用。
患有屈指肌腱鞘炎等腱鞘疾病,患者腱鞘内有炎症,可以进行腱鞘内封闭治疗。治疗时医生会将药物注射到患者腱鞘内,达到消炎、松解粘连、缓解疼痛感的效果。
患有颈椎病,可以通过神经根封闭治疗的方式缓解疼痛感。治疗期间会将麻醉药物注入患者神经根部,提升药物疗效。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疾病,遵医嘱进行硬膜外封闭治疗。治疗期间会将药物注入患者椎管内硬膜外腔中,起到消炎、消肿效果,缓解局部疼痛感。
治疗期间,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选用的药物类型也有所不同。
患者病情程度较轻,只需要短时间止痛,可遵医嘱使用普鲁卡因进行封闭治疗,一般注射一分钟至三分钟左右,患处的疼痛感会明显缓解。但是止痛效果一般只能持续半小时至四十五分钟左右。
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合并患有室性心律失常,则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封闭治疗,该药物具备抗心律失常的效果,治疗期间不会导致血压值下降,对心肌收缩力也不会造成抑制。
患肢炎症程度较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封闭治疗,达到抑制炎症、改善患肢充血的效果,防止因为炎性分泌物不断渗出导致疼痛感加重。
具体用药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疾病情况,遵循医嘱使用对应药物进行封闭治疗。
虽然封闭针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但是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封闭针好坏均有,封闭针,到底是“毒”还是“药”呢?如果是毒,对身体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呢?
二、好坏均有,封闭针,到底是“毒”还是“药”?
封闭针适用的人群上文已经表述了,封闭治疗最大的好处就是:缓解疼痛感,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使用过量或是使用不当,这种“药”也可能变成“毒”,残害身体。
封闭针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例如患有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肉瘤等疾病的患者,不可以进行封闭治疗,否则注射后可能会对病情恢复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患有骨肉瘤的患者,注射封闭针后体内骨肉瘤容易扩散,可能会加快病情发展速度,使病情程度加重。
其次,如果患者有严重心血管病变,例如患有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疾病,不建议进行封闭治疗,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健康,不利于病情稳定。
以上人群不适合注射封闭针,而身体情况适合注射封闭针的患者,也并非高枕无忧。如果注射封闭针过于频繁,也会对身体产生害处。
由于封闭治疗时主要使用的是麻醉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偶尔使用可能不会对身体造成较大影响。如果长期使用,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例如哮喘、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
封闭治疗属于一种有创治疗,注射期间会对患处皮肤造成损伤,因此长期注射封闭针,也会增大注射部位皮肤感染的几率。若是注射后护理不当,伤口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症状。
另外,如果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封闭治疗,身体也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若是后续突然停止进行封闭治疗,反而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恶化、病情程度加重。因此,不建议频繁进行封闭治疗。
一般情况下,建议大家尽量避免使用封闭针。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使用封闭针,需注意下列事项。
三、使用封闭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射封闭针的首要注意事项为:遵医嘱用药,不要因为封闭针止痛效果好而擅自去不正规场所注射封闭针。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封闭治疗。
进行封闭治疗前,应和医生阐述具体的疾病情况、自己的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封闭治疗方式、注射部位,例如筋膜炎患者可以采用痛点封闭的方式将药物注射在有压痛的筋膜部位。
其次,患者应合理用药。一般建议进行一次封闭治疗后,至少间隔一周至两周左右才能再次进行封闭治疗,防止因为频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而导致肌腱韧带退变程度加重,也避免身体产生依赖性。
大部分患者在进行封闭治疗后,几分钟内疼痛感就会消失。但是每位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如果在张力较大的区域进行封闭治疗,或是治疗期间封闭区域出血,可能会导致注射封闭针后疼痛感加重。
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治疗后一天内患肢会出现肿胀、疼痛加剧等症状。待患肢肿胀现象逐渐消除后,疼痛感会逐渐消失。
因此注射封闭针后如果疼痛感加重,不用过于担心。可以先询问医生是否是正常现象,如果为正常情况,治疗后保持静养即可,大约半天至一天左右,疼痛感会逐渐缓解。
进行封闭治疗后,患者应做好伤口部位护理工作,避免沾水,避免按压或搓揉患处,防止伤口出现感染现象。注射封闭针后短期内患者也应保持静养,减少患肢活动量,避免进行跳绳、打篮球等剧烈运动。
如果注射封闭针后疼痛感一直未缓解,注射部位还出现了明显红肿、发热等症状,则要警惕伤口是否感染。此时应即可至医院就诊,避免拖延病情。若是感染,需遵医嘱进行对应抗感染治疗。
封闭针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是“好坏参半”,使用得当就是“甲之蜜糖”,使用不当就是“乙之砒霜”。具体是“毒”还是“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无法定论。
若是自身病情需要用到封闭针,建议患者谨遵医嘱用药,避免因为注射封闭针而对身体产生损伤,适得其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