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理规划助力汽车城市建设

合肥剑指“新能源汽车之都”,安徽明确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青岛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年)》明确,以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和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为基础建设青岛国际汽车城……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发力建设汽车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25个城市将汽车相关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中绝大多数明确提出了打造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汽车城市的目标。

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市场规模大,对稳增长、促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双碳”政策落地,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心仪之选。加上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引得互联网企业等各方势力纷纷入局。看前景,从“支持”到“提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2年提及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都昭示着新能源汽车势头正盛。局势明朗后,各地打响汽车城市争夺战,也就不足为奇。

一方面,方向选对了,路就好走。工信部官方研究院赛迪智库《警惕“十四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等研究报告曾提示,过度补贴、行业进入门槛低、单一GDP政绩观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可能加剧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工信部原部长苗圩也曾表示,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入发展上,应该约束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其实,对于许多风口产业来说,这些提示都是必要的。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要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看清方向再出发。

另一方面,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从以量取胜的上半场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从动力系统之争转化为智能系统之争,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2月11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适当提高了现有技术指标要求、明确了换电模式车型相关要求等,为企业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提供了参考方向。可以明确的是,谁抢占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个新的行业风口,谁就能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维辰)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