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本文为虚构故事,VIP用户免费阅读,非VIP用户前40%免费阅读。
1945年朝鲜光复后,三岁的金正日随着母亲金正淑回到朝鲜先锋港,12月29日到达平壤。进入培养高层干部子女的南山幼儿园。
在之后近20年的时间里,金日成一直在培养长子,无论金日成去到哪里,金正日都伴其左右。
比如在1965年4月,金日成访问印度尼西亚,正日就以“警卫军官”的身份随侍左右。
其实,金日成一开始确定的接班人,并不是金正日,而是二号人物、金日成的亲弟弟金英柱。
1972年,金日成还修改了宪法,确定了金英柱的绝对权威及接班人地位。
可到了1973年,风云突变。
由于金英柱在内政外交上与金日成冲突颇多,金日成决定给予金英柱留党察看处分,并将其贬为慈江道一农场的党委书记。
金英柱失势后,金正日才被金日成确定为接班人。
1974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正日担任中央组织指导部部长和宣传鼓动部部长,手握朝鲜国内的人事和宣传大权。
1980年,在劳动党六大上,金正日被称为“伟大的指导者同志”。
1991年,金正日担任人民军司令官,开始接管人民军军权。
为树立儿子金正日威信,金日成可谓是绞尽脑汁。
自80年代末开始,金日成就减少了公开露面次数,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
国内日常事务一般都是他先对“指导者同志”金正日耳提面命,再由金正日向大家传达。
朝鲜国内的报纸也开始连篇累牍地把金正日称为“领袖最忠实的继承者”、“主体的灿烂太阳”、“具备完美领导者风貌的敬爱的指导者”。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去世,金正日顺理成章地成为最高领导人。
不过,在金正日逐步成为最高领导人时,朝鲜的危机逐步到来。
1991年,“经互会”在匈牙利宣布解散。
从前朝鲜可以在经互会用低价购买石油用于发展工业,经互会没了,朝鲜必须用国际硬通货(黄金或美元)原价购买。
到当年的12月25日,更大的打击袭来——苏联解体。
苏联是朝鲜化肥和石油的重要来源,更关键的是,朝鲜获取这些资源几乎不要钱。
可以说,朝鲜工业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苏联源源不断地输血之上。
苏联解体的第二年,朝鲜因大量进口石油和机械设备,欠下了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一百多亿美元的债务,无力偿还。
欠债不还钱,俄罗斯和波兰、捷克等国直接停止向朝鲜供货。
失去了工业原料来源,朝鲜的大量工厂不能开工。
到1993年,朝鲜整个工业体系瘫痪,不能生产工业品,朝鲜经济陷入困顿。
失去了苏东援助,朝鲜开始转向“血盟”中国求援。
在1993年,朝鲜77%和68%的燃料和粮食进口量都是从中国进口。
可在90年代,中国的经济压力也很大,因而对朝鲜的援助难以为继,朝鲜由此一度彻底失去外部支援而陷入经济困境。
外部环境恶化,老天爷也在使坏。
1994年——1996年,朝鲜出现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朝鲜农业惨淡,出现粮食危机。
朝鲜山多平地少,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的22%,耕地大多集中在咸镜北道、咸镜南道和江原道等东部地区和西部沿海地区。
而朝鲜半岛北部的气候相比南部也更为寒冷,大部分土地只有六个月无霜,仅可实现一年一熟。
由于粮食不足,不少农民因而在山上伐木,开垦耕地,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山崩和河床淤塞。
1994年秋季,饥荒的问题日渐浮现,而1995年夏季朝鲜又发生了严重的洪灾。
当年7月30日至8月18日期间,平山郡仅7小时就下了877毫米的大雨,令鸭绿江严重泛滥,大量的耕地、收成、粮食储蓄和基础建设因而受到破坏。
大规模的洪灾使得灾情急剧恶化。不仅大片耕地被淹,许多存放于地下的粮食储蓄也遭到摧毁。
尽管灾情严重,但由于财政困难,朝鲜政府没有购入粮食,全国的粮食供应因而进一步下降,令饥荒的情况日益恶化。
1994-1997年的朝鲜饥荒,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蔓延至全国几乎各阶层,当中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最为严重,1997年全国逾14%的儿童出现体重过轻的情况。
粮食困难对人口结构、居民的身体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
尤其是19-29岁的年龄层中,朝鲜居民和韩国同龄人相比,朝鲜男子的身高平均矮8.8厘米,女子平均矮6.5厘米。
1996年1月1日,朝鲜的《劳动新闻》发表新年联合社论,提到了朝鲜面临饥荒和经济困难的状况。
不过社论却号召民众像金日成当年率领抗日游击队在同日本军队斗争一样,进行一次“苦难的行军”。
虽然这场灾害并未动摇平壤政府的统治,但金正日还是意识到社会弥漫着一片不安情绪。
而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局书记黄长烨的叛逃似乎更印证了这一点。
为了巩固政权,金正日认为要做一些事。
同时,考虑到自己已继承最高领导人3年,势力已稳,故有意清除异己。
为此,他在1997年声称国内潜伏着大量为韩国和美国工作的间谍,因而发起一场举国性的肃清运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