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冲奥片陆续释出。

日本选送奥斯卡的电影,尤其瞩目。

大师级导演维姆·文德斯(《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 ,搭档 顶级演员役所广司

17天的拍摄时长,让 役所广司 成为继梁朝伟葛优、柳乐优弥、宋康昊之后第五个亚洲戛纳影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片也是很多 人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不多说,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完美的日子》Perfect Day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本片是戛纳热门的口碑之作。

但上线后,其中剧情引发了不小争议。

有人大赞终于看到关注生活的作品了。

也有人指责此片「残忍而不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回事?

得从主角的身份说起。

役所广司饰演的平山,是东京公厕的一名清洁工。

影片没有拍出通常认知中又脏又累的工作细节。

相反,片名「完美的日子」,定义了他的生活。

他过着一种规律、充实、自足的生活。

天没亮就起床, 叠被、洗漱、换工作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拾妥当后,自动贩卖机买一罐咖啡。

开一辆老面包车去工作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负责不止一个公厕,清洁任务繁琐。

从厕所门口的地面,到里面的地板、墙壁、台面、便池……

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他的工作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午饭是三明治。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班 后,他将脏衣服拿去投币式洗衣房,去大众浴池泡个澡。

再去路边的居酒屋吃点东西,喝杯小酒,瞄几眼小电视里的棒球赛。

临睡前翻几页书,一天就结束了。

几乎日日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工作时勤勤恳恳,毫无怨言。

即使无人监督,也会力所能及做到最好。

马桶里看不见的死角,也要借小镜子仔细擦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之外,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听摇滚乐,看纸质书,用胶片机拍树影,养些不名贵的小花小草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他已经上了年纪,单身、独居。

经济状况不佳,住在破旧、灰暗的小屋子里。

但很多时刻,他都会不自觉地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理解很多观众的质疑。

很多人认为此片只是上位者自以为是的想象。

将清洁工这一工作美化、浪漫化了。

而现实情况根本不像片子里那么「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导演是真的不知道清洁工的真实处境吗?

其实也不然。

影片也侧面呈现了清洁工生活里不「完美」的那一面。

片中,平山的同事,就没那么顺心。

他不喜欢这份工作,清理厕所让他觉得恶心。

公厕里每晚都有酒鬼吐得一团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这一行,只因为能力不足,找不到更体面的工作。

因为想着早晚会转行,他干活从不走心。

他不理解前辈认真努力的工作作风。

「擦那么细心有什么用,反正最后都会脏的。」

「干这种工作有必要这么努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他就辞职了。

在没有新员工顶替排班的情况下,给平山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平山素来沉默寡言,全片台词很少。

唯一一次发飙,就是在该同事激情离职后。

他加班加点干了一整天后, 打电话控诉,「我没有办法天天包办全部卫生,赶快找人补上。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山的完美自洽,其实也没有遮蔽社会的结构性问题。

片中,他的认真努力,没能换来应有的尊重

好心帮厕所里哭泣的小孩找妈妈。

孩子母亲却对他充满戒备,还当面用湿巾擦了擦他拉过的孩子的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知道他的工作后,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导演并没有试图呈现一个行业劳模的形象。

相反,他与其所处的行业、社会的关系始终是疏离的

不仅是精神上,他的现实条件也不具有代表性。

虽没明说他的背景, 但从他与家人的交流可看出,他的家境原本不错,从事这一行不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他可能是因为一些变故,和父亲关系闹僵后,选择独自生活,才开始做清洁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他最初选择这一工作,就是为了修复自我。

影片更多是在呈现一种具有启示性的生活方式。

就是今天很多网友追求的没有内耗、内核强大的生活。

片中,平山的工作无需太多人际交流,而且内容固定、时间固定。

虽向外无法获得价值认可,但向内能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获得内心满足。

下班后读书、音乐,晒太阳,观察植物和阴影,从树根下刨一株连根的植物带回家养育。

在简单、有序的生活中享有对生活的掌控感,才是他最大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的茫然,常常就源于难以掌控生活的无力。

当然,并没有一种绝对恒常的生活。

影片也拍出了脱轨后的失控感。

预料不及的小事会打乱他的节奏,有时给他别样的快乐,有时也会让他没来由寂寞。

片中,他的车被同事借走,他的私藏音乐被迫共享,他感到窘迫不安 。

但也为意外找到了知己,暗自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家出走的侄女突然出现,他被迫改变独居的生活习惯。

但有人相伴,他也感到一丝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是,常去的居酒屋突然关门这类小事,也能搅动他的心绪。

孤独的涟漪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扩散。

如何解决呢?

其实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喝点啤酒,出门散心,和同病相怜的人报团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最终,还是要回到静水深流的岁月,继续规律、匀速地向前。

新的一天,不变的工作,又把一切拉回轨道。

伴着熟悉的朝阳和摇滚乐,平山的脸上又漾起笑容,但就像光影的变化,笑容中也闪过落寞和孤独。

「现在就是现在,下一次就是下一次」,是平山的生活哲学。

他的生活,与其说是「完美」,更像是借确定的小事构建着有安全感的生活堡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指责这部片美化劳动者,认为男主的生活过于文青,充满资产阶级情调。

说白了就是,片中呈现的劳动者不符合他们对这一群体的想象

但显然,影片无意拍成一部社会问题片。

只是选择的主角恰好是一名清洁工。

导演维姆·文德斯,一直视小津安二郎为偶像。

本片中,他效仿小津的风格,避开了惹眼的噱头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感,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流动。

役所广司身上没有太多表演痕迹,就像一个真实的人。

他看书、听歌、拍照、观察花木,并没有被赋予更多意义。

更像是单纯的个人喜好,这显然也是最省钱的消遣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纸质书、旧式卡带、胶片机。

不过是技术的落后,意外撞上了复古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像「小资」「文青」,其实也无可指摘。

毕竟,片中取景于东京市区,本身确实是高度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也不乏艺术气息。

平山出身也并非底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拍摄姿态不仅不冷漠,还充满温情。

很多镜头都是循着平山的目光去观察充满生机的世界。

役所广司以其不动声色的演技、传神的眼睛 ,赋予了这一角色超脱世俗的天真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中还有很多可爱的细节。

比如,平山意外发现厕所角落里的一张废纸上,画了井字棋和一个棋子。

他添了一个棋子后放回原处。

一来一回,和一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下了局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不是说否认现实残酷的一面。

的确,很多底层劳动者面对繁重的工作,可能休息的时间都不够,遑论精神享受。

只是说,普遍现实无法代替具体的个人经验。

其实现实中就有和平山一样的例子。

比如,同样白天做保洁,晚上画画、读书的王柳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我的诗篇》中,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六名打工者,也都是活在云端的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喜爱哲学的农民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之所以进入公共视野,是因为社会身份与精神生活的割裂感。

但就其自身而言,就像这部电影,是自洽、完整的。

比如王柳云,她就很满意保洁工作,不觉得辛苦,下班后有充裕的时间画画就已经知足。

她把生活看作灵魂的修行,上班的间隙也像平山一样,喜欢观察自然,会用剩米饭喂鸟。

「洗净化开撒在小树林的树冠下,灌木丛中,太阳照暖的中午,麻雀和斑鸠精灵般纷纷落下吃米粒,馒头屑与面碎,一边唧唧话语,嬉戏闹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何止是底层劳动者,大多普通人的生活,也都被赋予了很多刻板的想象,被很多流行观念笼罩。

我们对平凡人的想象,有摆烂的社畜,有逆袭的狼人,有活成旷野的裸辞者……

但显然,更多人活在更具体复杂的处境里。

多的是像电影中一样,比起发疯、反抗、抱怨,最终选择适应工作、自我修行的人。

在工作之余获取精神养分,用一个个小确幸平衡寂寥的庸常。

这并非鼓吹逆来顺受,反而是超越功利的人性照拂。

就像片中所说,大大的世界,是由无数个小小的世界组成的,每个人的世界本就不尽相同。

一个清雅绝尘的世界,不是贫乏的阶级想象,而是对平凡的崇高确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