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冒雪“省亲”
北京日报讯(记者 刘冕)屋外,雕梁画栋银装素裹;屋内,14件远道而来的丝绣珍品引人注目。恭王府旧藏丝绣时隔110年首次“省亲”,亮相“胸罗锦绣——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研究展”。其中,宋代缂丝赵佶木槿花卉图册页等一级品,在展出1个月后,将进入3年休养期。
恭王府曾藏有大量珍贵的金石书画、图书文物等,其中不少珍品流散在外。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致力于追寻旧藏线索,希望将散佚各地的文物以展览的方式汇聚起来。
“这件缂丝米芾行书李商隐九成宫诗卷的‘回家’过程很有趣。”恭王府博物馆研究馆员周劲思首推这件展品,“恭亲王当年钟爱这件咸丰皇帝的赏赐,广邀好友以此题咏,自己也专门写诗记录。观众在文物卷尾可以看到乐道主人、匡源、殷兆镛等人题咏。最初,我们只知道这件事,却没有文物的下落。后来,在与辽宁省博物馆的沟通过程中意外发现,该馆收藏的朱启钤旧物中居然有它。”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缂丝机宽度为1米,而这件作品足有2.5米宽,制造难度相当大,需要3名巧匠协同缂织。
采用缂丝技艺制作的乾隆临王穀祥雀雏待饲图卷展现出特有的立体感。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摄
展厅里,每一件“省亲”文物的回家路,都是如此曲折。周劲思介绍,经多方求证,广事勾稽,在辽博和故宫博物院的帮助下,已确认恭王府旧藏缂丝、刺绣、刮绒等14件。这次是专程办展请它们“回家”,邀请观众通过展览,较为全面地了解恭王府丝绣聚、散、归的全过程。
从辽博远道而来的宋代缂丝赵佶木槿花卉图册页,被摆放在展厅中央的独立展柜里。这件约25厘米见方的文物,右上方织“御书”葫芦印,下有“天下一人”花押。辽博研究馆员朴文英解读:“宋徽宗擅长书法和绘画,倡导用织绣复刻书画。这件作品用合花线织出色阶的变化,花叶断断续续地勾勒轮廓,表现出织工的独特创意。它每次展出约1个月,然后需休养3年。”
围绕着这件国宝,还展示着乾隆临王穀祥雀雏待饲图卷、刺绣牡丹兰花图轴、缂丝芦雁图轴等,以及近年回流的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后征集的“乐道堂主人制”斗彩缠枝莲纹高足盘等王府旧藏。该馆馆长冯乃恩介绍:“通过线下和线上虚拟展示等方式,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余,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办展的出发点。”展览还选取了老照片和珍贵文献,希望观众可以了解动荡、战乱时期先辈们识宝、护宝的艰辛。
15件朱启钤旧藏宋、元、明、清缂丝与刺绣一并展出,细解缂丝技艺。专家说,“一寸缂丝一寸金”,因为其采用的原材料蚕丝,横截面是半透明状的三角形。当观众从不同角度欣赏时,可以感受到光的流动和色彩的变化。同时,缂丝属于“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其作品凹凸有致的立体感是平面绘画作品无法展现的。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14日。
来源:北京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