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现在只有一个国家是把哲学作为高考的一个科目,那就是法国。其实法国没有“高考”,而是叫中学“会考”。“会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高中毕业的时候参加一个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以后,你在任何年龄,哪怕你已经68岁了,都可以去大学注册上学。这是比较通行的做法。就是说公民只要有高中毕业证书,无论什么时候想申请上大学都是可以的。当然大学要不要你是另外一回事情。

我记得法国2010年的哲学考试题目中如下三题:

第一个题目叫做“追求真理是不是可能没有利害关系?”

第二个题目叫做“艺术是不是可以没有规则?”

第三个问题更悬了:给出托马斯·阿奎那的一段话,请你解释一下。

这些考题,我认为拿来作为我们硕士研究生的考试题目一点都没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真理是不是可能没有利害关系?”我可以这么来表达:追求真理是不是可以没有功利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天性”,追求真理是人的天性。追求真理就是追求真相,你想把某个事情弄弄清楚,这样一种冲动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但到现在,这种天性、这种传统,不断地受到了怀疑。

现在我们总是认为,人同时还是个功利的动物,我们要赚钱,我们要养家糊口,我们要讨生活。万一你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跟你功利的目标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是“真理至上”还是“功利至上”?所以,现在跟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是太有意义了。以前恐怕不需要讨论,以前人们认为追求真理就是人的天性。现在人堕落了,老想着追求真理很好,但我要生存,要活下去呀,这两个事情在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判断?这变成一个重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去过法国你就知道,法国是很有艺术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了当代艺术。当代艺术颠覆了传统的艺术概念,认为传统艺术的定义是有问题的。它首先拆除了艺术品与现成品的区别。今天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行为和观念也可以成为艺术了。我摆一个POSE都可能成为艺术。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艺术是不是可以没有规则?”年轻人需要了解当代艺术的变化和状况。

第三个问题更是专业了。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他的那段话在我们这儿需要专业人士来解,当然在欧洲情形会有所不同。

所以你们看,法国的高中生就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不错,多半是从当代生活中引出来的。这几个题目中,请学生任意选一个问题,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我们一般认为哲学首屈一指的强国是德国,有那么多重要的大哲学家,比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而对我们中国现代社会影响最大的、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最大的三个哲学家都是德国人,第一个是马克思,第二个是尼采,第三个是海德格尔。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势有变化,世界上哲学最强的恐怕是法国了,法国出了一大批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哲学教育从中学就开始了。

有一个法国哲学家解释过,为什么法国的中学生必须学哲学?为什么法国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哲学考试,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他认为,就像游泳需要教,思考同样也是需要训练的,批判性的思考需要训练。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简单,就是说“独立思考的能力必须经过训练和教育的过程才可能达到,我们自身还达不到”。这个想法比较接近于17世纪以后启蒙运动的基本想法。康德对“启蒙”下了个定义:人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自由思考”;也就是说,没有自由空间,就不能够进行独立地思考。你们可以看到这种启蒙精神,今天依然影响了欧洲教育体系的构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这是启蒙的要求。

我觉得“哲学”这个学问,大概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刚才讲的独立的、自由的思考,是彻底的、批判的思考。

第二个,哲学是大尺度的思考,要思考的是这个世界的大道理,我们的生活中的大道理。每门科学都得讲道理,但哲学讲的道理是大尺度的,是最大的道理。

第三个,哲学是一种有高度想象力的思考。我认为对现代人来说,这是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