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本身的实力非常强大,不仅自身勇武过人,手下还掌管着大量兵马。

而周与之相比虽然实力强劲,但是舟车劳顿兵力也少于商,为何牧野匆匆一战纣王就此自杀了呢?哪怕失败,凭借着手下的兵力他也未尝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01

商王朝的统治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王朝在初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明,但在帝乙时代,由于其荒淫无道、搜刮民脂民膏的统治,商朝国力日衰,内忧外患遍地。

当纣王继承政权时,整个国家已经日薄西山,年轻的纣王表现出坚定的意志,试图通过改革来让这个曾经的国家复兴。

纣王最初颇有雄心壮志,他重金礼聘贤臣,对内减轻赋税安抚民心,对外则出兵远征扩大领土,重建商朝在周边各族心中的威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努力下,商朝的国力似乎又一次得到恢复,文明与繁荣重现大地,可是一切还停留在表面,当权力和财富重新积累到纣王手中后,他逐渐迷失自我,堕入了享乐主义的深渊。

他开始挥霍无度,兴建豪华宫殿搜括民女充实后宫,他杀戮忠良放纵奸佞,此时的纣王已然毫不在意国事。

在他看来,统治就是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地去享受,于是刚刚回光返照的商朝再次陷入混乱与衰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臣民痛恨纣王的残暴,士气低落,叛乱此起彼伏,周边各族蠢蠢欲动,不断袭扰边境。

02

周部落的乘势崛起

而在这个时候,地处西部的周部落并没有坐观成败,而是积极发展壮大自己,他们逐步扩大领土,加强军队建设,笼络民心为自己将来夺取政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部落的祖先名叫弃,据说在母系氏族的社会时期诞生于荒郊野外,在之后的发展中他们经历了公刘时期,并在他的带领下,沿着黄河上游迁移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到了公刘的儿子古公亶父时代,周部落已经成为拥有丰富资源的小国家,由于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来的公社制度逐渐瓦解,周朝开始了文明进程。

而这位古公亶父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人物,他在迁移过程中取得了多次胜利,使得周部落得以稳定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商人与周人之间的交往也开始频繁起来。双方不断互通婚姻,互相给予称号,甚至有一段时间商王直接把牧师职位授予古公亶父。

尽管如此商人始终保持着警惕,担心周部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纣王时期,周文王就曾被幽禁在羡里,幸运的是,周部落的臣民通过贿赂让周文王成功回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周文王的逝世,接替他位置的是年轻气盛的周武王,这时的周部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可以向商朝发起挑战。

不过要想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策略智慧和胆识,他找来了大量的贤才并与多个部落结成同盟。

不久之后,周武王终于迎来了伐商的机会,周武王成功登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周部落逐渐取代商朝成为中国的主要统治力量,并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封建帝国。

03

牧野之战:周武王如何战胜商纣?

纣王的骄横和奢侈生活,以及他对身边人的残忍对待,这些都是导致他在牧野之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姬发则是一个聪明、谦逊并且深思熟虑的领袖,武王继位后,任命熟悉商朝的吕尚为军师,周公旦为宰辅,积极部署伐商。

他巧妙利用东夷的叛乱消耗商军战力,迁都镐京加强自身实力,这些举措都为最后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在这场战役中,武王采用了多种策略,他巧妙地利用了商人的心智状况,通过姜太公的“致师”之计迷惑敌人,打乱阵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在誓师时强调不可随意杀害来投的商兵,以感化他们一起反纣,并且通过武王揭露纣王种种暴行赢得民心,这些计策削弱了商军的斗志。

然后他又巧妙地运用了战术优势,使得士兵们能够在战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武王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取得了这场关键性的胜利。

兵败之后,纣王于鹿台自杀,但让人疑惑的是,仅仅一次战役的失败为何能让所视甚高的纣王甘愿赴死?

04

商纣王为何一夜之间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关于商纣王的历史疑云不断,尤其是他在牧野之战失败后瞬间崩溃并自杀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史记》和其他历史书籍都有详细的记载,但是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令人难以理解。

商朝在当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源,他们的军队规模远大于周国,按照传统理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部署,但在牧野之战中,周武王似乎并未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筹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许多学者质疑商纣王为何会选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投降。

如果他真的打算抵抗到底,那么完全有可能采取其他策略,例如撤回到他的首都朝歌或是召集更多的援军前来支援。

可是他在收到周武王的攻击信号后,却选择了自杀这种行为实在是无法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甚者,有些研究者认为,在商纣王溃败之前,他已经丧失了大量的支持者,包括那些原本属于商朝的贵族和平民。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性,即商纣王其实已经预见到自己将会失败?或许他已经在某些暗地里策划了一场阴谋,希望借此摆脱自己的困境。

05

殷墟考古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76年临潼的一次考古中,一件青铜器上讲述了当初武王伐纣的故事,上面显示仅仅一天纣王便兵败了,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但其实这和当时的城墙有关,商朝城市似乎并没有像后人想象的那样有坚固的城墙,甚至他们的首都朝歌,防御工事也仅仅是一座小型宫殿,这就不禁让人思考,商朝建造城市时是否考虑过防御问题。

商朝在东方曾展现强大的军事实力,征服过一些邻国,这可能导致商人对自身实力过于自信,而忽视防守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次他们失算了,没有意识到缺乏防护会给国家存亡带来严重威胁,正如后世历史学家指出的,商朝的覆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战略上的错误决策。

另外商朝内部政治环境比较复杂,不同的宗法和利益集团互相较劲,在这种情况下修建防御工事,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政治矛盾,这也许可以解释商人为何放弃城墙的建设。

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也是商朝“大都无城”的原因之一,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资源匮乏,要修建大型建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发动战争去抢夺资源,反而能带来更大的实际收益,这也许可以理解为何商人更偏向于扩张性战争,而忽视防守。

尽管创造过辉煌业绩,但关键时刻政治失策和防御上的严重疏忽,成为他们难逃灭亡的原因,这一历史教训值得今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