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尔·迪图瓦、戈蒂埃·卡普松、上海交响乐团,这样的"王炸"组合同台合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和市场效应?

12月16日,上海交响乐团一台乐季演出给出了答案。87岁的指挥大师迪图瓦第35次来到中国,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奏响福雷《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及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并联袂本乐季驻团艺术家、大提琴家戈蒂埃·卡普松演绎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这台在预售票阶段便很快售罄的音乐会,加座后,第二次被迅速抢光,乐迷对他们的期待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晚,听众还发现了一大"彩蛋"。堪称国际"最忙"大提琴家的卡普松,用一把1701年意大利生产的琴,以高超技法完成大提琴协奏曲的演绎;下半场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也未得清闲,刚走下独奏台的他又坐到乐队中,成为上海交响乐团大提琴组的一员拉起了交响曲,"忙碌"得名副其实。谢幕时刻,迪图瓦穿过乐手,牵起卡普松的手,并把他揽入怀中,来了个"摸头杀",让乐迷们感到十分惊喜。

"我来中国很多次了。记得我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浦东还是一片荒地。我看着上海一点一点地长高,很多高楼拔地而起。当我登上上海中心的时候,看到这座城市惊人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迪图瓦对记者回忆道,他见证了上海交响乐团从旧址搬入了位于复兴中路的新家,"我和上交有很多非常难忘的合作,包括交响乐、歌剧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晚的演出,是迪图瓦时隔四年后与老友上交的再度联手。1996年,迪图瓦首次与上交合作,随后双方逐渐培养起彼此信任的音乐默契,并不断在选曲上开疆辟土,联袂呈现了诸如本杰明·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和理查·施特劳斯《艾莱克特拉》《莎乐美》等高难度作品的中国首演。"如今再次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我看到这支乐团进步非常大。音乐总监余隆对于上海交响乐团,乃至中国的古典音乐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迪图瓦说。

同样,大提琴卡普松也曾多次牵手上交,此番登台更是继9月后第二次亮相馄饨皮。"非常高兴回到上海,带来我作为上海交响乐团这个乐季驻团艺术家的第二场演出。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和迪图瓦大师一起合作了。"和迪图瓦是多年老友的卡普松告诉记者,他和诸多国际乐团的首次合作由迪图瓦促成,其中国首秀时的指挥也是迪图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晚的音乐会上,卡普松诠释了圣-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有很多炫技的成分,但是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多的是一些法式的优雅。此次,陪伴卡普松在上海演出的是一把他用了20多年的大提琴,"它的声音非常漂亮,听起来比较深沉和厚实,我觉得这件乐器的可塑性很强,它的边界还没得到完全的开发,还有无限的可能可以延伸"。

"作为上海交响乐团这个乐季的驻团艺术家,我已经和上交合作过了埃尔加的协奏曲,这次上演的是圣-桑的协奏曲。等我下一次再来时,将带来迪蒂耶的协奏曲,而这将是该作首次在上海演出。"卡普松表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和同一个乐团有那么多的合作,他感到很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位法国作曲家福雷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广为人知。"我们对福雷比较熟悉的还是他的艺术歌曲和室内乐作品,那为什么在音乐会中,要上演这部作品呢?"迪图瓦介绍,因为明年是福雷逝世100周年的纪念年,在这个时候上演该作,具有纪念意义。"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具有悲剧色彩,在音乐尾声梅丽桑德死了,但我坚信听了音乐会后,大家一定会喜欢上这部作品。"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则是一首音乐会上的常演曲目,就像音乐家们经常会演奏贝多芬、马勒的作品一样。"与其问我会什么选择这部作品,不如来现场听我是怎么处理的。"就像迪图瓦在演出前所说,乐评人张可驹认为,昨晚"自新大陆"中的高能乃至于高燃效果,完全放在明面上了。"指挥家在首尾乐章选择相当紧凑的速度,不断将乐队推到亢奋状态。但真正的高能演奏,从不是单纯在音量和动态范围上做文章,而必然是以打磨细节的完成度为前导。然后顺着原作的发展,探寻释放演奏能量之可能。没有演奏细节的控制,没有结构框架的打磨,就没真正的高能演奏可言。迪图瓦所做的,就是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可塑性范围之内,来一次教科书式的呈现。"

作者:姜方

文:姜方 图:蔡磊磊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