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何小月,1990年7月生人,出生于长三角北部一个落后农村。

出生的那年,正好赶上计划生育最严苛的时候,父母还曾向再生个弟弟,无奈实在抓得太严,又没有勇气去外地偷偷生,只能就此作罢。

从此,我成了那个时代少见的农村独生女,童年在幸运与不幸之间徘徊。

父母从小出去打工,把我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几乎没有享受过任何母爱与家庭温暖。

而且老一辈重男轻女,至今还记得,爷爷奶奶总是在旁人面前叫苦,说造孽每生出带把的来,搞不好老何家要绝后,以后下地了,没脸见列祖列宗。

当时年纪小,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等上学后,我才明白,原来很多人家都想要男孩。

小时候的心酸事数不胜数,但也有让我觉得幸运的。

我能一直读书,家里就一个孩子,父母怎么着也舍不得让我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所以当年考上高中后,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决定让我去读。

我的命运,就此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高中后,我加倍努力读书,目的也仅仅只有一个。

离开这个贫穷落后,让我感觉到痛苦的地方,去向往的城市,过向往的生活。

当时农村有我这个想法的女孩子很多,甚至我们还经常在一起讨论,以后要嫁给什么样子的男人,他最好在城市里有稳定的工作,最好不要有农村男人那么多臭毛病,最好不要抽烟、喝酒,更不能有家暴。

三年时间过得很快,高考我超常发挥,考到了省会一所还算不错的重点大学。

父母很高兴,到处跟人家说我有出息。

但在这一片赞美声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有几个亲戚,偷偷劝我妈,说女孩子出去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

说我嫁人之后,也不会再管他们,

所以,那段时间,他们整天在我耳边,给我灌输“孝道”,让我都记得他们的好,大学毕业之后一定要回家,找个本地的男人结婚,一辈子在他们身边。

事实上,大学毕业后,我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只不过拗不过他们的“威逼利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相亲,一直拖到三十岁,才有了结婚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父母要求我找本地的结婚,理由也很充分。

我们这里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一个孩子。

但是孩子的减少,并没有减少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所以生了女孩子的家庭,在结婚的时候,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头走”的新模式。

意思是,我的女儿并不是嫁给你,而是我们两家合并成一家

所以,我相亲的范围很小。

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说我不值钱了,没人要了。

甚至有人给我介绍离过婚的中年男人,让我非常不能忍。

最终,我遇到了一个年纪跟我相仿,家庭条件比我还一些,也读过大学的男生。

最为关键的是,他能接受以后生孩子,有一个跟我家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非常满意,不断地催促我们赶紧结婚,不要在拖延了。

在这种“催人向上”的气氛中,我们仓促结婚。

婚后的日子平平淡淡,可是不到半个月,我发现了一个让我崩溃的事情。

新婚丈夫曾经得过一次重病——肝癌。

他们家瞒的很死,连附近的邻居都不是很清楚,一直在外地医院治疗。

我还是偶然一次看到他抽屉里的药瓶,又发现了他手机里跟医生的聊天记录才确定的。

这种病,不仅仅有复发的可能,而且还有可能遗传下一代。

我当即就崩溃了,因为事先谁也没有提过这件事,否则我绝不会同意结婚。

苦涩的婚姻不知道还要维持多久,我现在的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