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巴以冲突到了这个地步,很多人估计都看麻了,一会儿巴解,一会儿法塔赫,一会儿哈马斯,还有个杰哈德等等,到底谁才是巴勒斯坦国的合法代表呢?

不了解内情,就轻易下定论,那是不理智的行为。咱们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巴解、法塔赫、哈马斯等组织的由来,以及他们都干了些啥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巴解组织,目前国际公认的巴勒斯坦唯一代表

巴解组织成立于1964年,这就怪了啊,毕竟中东战争从1948年就在打了,那么之前十来年究竟是谁在代表巴勒斯坦呢?

其实之前就没有巴勒斯坦国这个概念,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压根就不答应在这里再建一个阿拉伯国家。

你想啊,阿拉伯人在7世纪到13世纪时,曾经建立过非常庞大的统一的帝国,巅峰时期拥有1340万平方公里。

一战以后的阿拉伯人却各自为政,分别建立了一系列小国家,他们当然也渴望大一统的状态。本来这么多小国家就严重阻碍大一统了,为啥非得在巴勒斯坦再弄出一个阿拉伯国来呢?

这是阿拉伯各国反对联合国181号决议的主要原因。

此外,周围几个阿拉伯国家,都把这块地盘当成自己的领土,埃及在历史上曾经统治巴勒斯坦断断续续也有千年时间,约旦和巴勒斯坦在1921年之前,本来就是同一个地方,是英国人强行拆分开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在历史上也同气连枝很多年。

所以这几个阿拉伯国家,都希望将巴勒斯坦纳入自己的地盘。因此1948年到1963年,这15年里,阿拉伯各国不愿意在巴勒斯坦单独搞一个组织。而且这15年里,加沙属于埃及,约旦河西岸属于约旦,剩下的地方属于以色列,谁会让出一块地盘给你建国?

1964年为啥会突然冒出一个巴解组织呢?一方面是因为巴勒斯坦地方游击队强烈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叙利亚在背后大力支持。

埃及和约旦一开始是极力反对的,后来埃及索性打算派个代理人去当巴解的一把手,打算借此操控该组织,最后因为法塔赫的关系,未能如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如此,1964年到1967年,巴解依旧得不到广大阿拉伯国家的认可。但是1967年以后局势不同了。

因为这一年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再次惨败,埃及丢了加沙,约旦丢了约旦河西岸,叙利亚丢了戈兰高地,阿拉伯各国叫苦连天,如丧考妣。

这个时候他们才将巴解推到台前,让巴解代表阿拉伯世界的利益,正面对抗以色列巴解也算给力,1967年到1970年在约旦,1970年到1982年在黎巴嫩,这段时间一直在采取各种行动针对以色列,包括各种恐袭。

直到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巴解在黎巴嫩被以色列一顿收拾,损失惨重,这类袭击才逐渐减少。

不过巴解的努力,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不再质疑巴解的合法身份,并且一再在国际社会宣布巴解是巴勒斯坦唯一的合法代表。

这为1988年巴解建立巴勒斯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巴解,至今都没有巴勒斯坦国这个概念,所以说这个组织作为巴勒斯坦的合法代表,是没毛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法塔赫,巴解组织中实力最强的核心代表

巴解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至少有8大集团,其中法塔赫的实力是最强的。这就要牵扯到法塔赫是咋来的了。

法塔赫成立于1959年,没错,比巴解还要早5年时间。成立地点在科威特,主要由于当时巴勒斯坦的一批有志青年都在科威特上班。

科威特发展比较早,当时还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一批从埃及学成出来的巴勒斯坦青年集中跑到了科威特这个富裕的地方,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商量着拯救巴勒斯坦的计划。

因此,在1959年,这帮人成立了法塔赫。当时的法塔赫还没有确立武装斗争的决心,只是一群人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救国。

到了1964年巴解成立以后,得知埃及打算派人接管巴解,这可把法塔赫给急坏了。法塔赫的代表阿拉法特当即决定,确立武装斗争拯救巴勒斯坦为宗旨,誓保巴解的独立主权。

1965年元旦,法塔赫发动了第一次武装反抗以色列的斗争。自此阿拉伯各国才意识到,法塔赫开始逐步走强。

到了1968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1年,巴解集中了7个旗下的组织,合计约1万兵力,其中法塔赫就占了6000多人,可见法塔赫在巴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最关键的是,法塔赫不愿意成为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的代理人,因此他们所代表的巴解,最初的目标,是为了建立独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国。

阿拉伯各国当时也被以色列打泄气了,他们也不太愿意去插手巴勒斯坦内部的事务,所以就随便他们怎么搞了。

1969年,巴解开了个委员会,法塔赫在委员会上争取到了三分之一的席位,占了33票,占据绝对优势。阿拉法特本人,也成为了巴解的一号人物,从此巴解进入了法塔赫时代。时至今日,巴解依旧是法塔赫说了算。

因此不少人完全可以将1969年以后的巴解和法塔赫之间,画一个“约等于”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哈马斯,新兴崛起的军阀

1982年,是巴解和法塔赫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年,这一年爆发了第五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中,以军进入黎巴嫩,将巴解一顿狂虐,打的对方毫无还手之力,损失了3千多精锐。

为了保全组织,巴解选择将总部迁到了突尼斯,手下2万多人也分散到了8个阿拉伯国家,以色列这才放了巴解一马。

这事儿以后,巴解的气焰就没当年那么嚣张了,再想正面和以色列较劲,机会就少太多了,毕竟不挨着了。

但是巴勒斯坦全境依旧在以色列手里,不搞事情把领土和人民拿回来,谁还认可你呢?因此巴解开始出现分裂成主战派和主和派。

由于主战派打了这么多年都没啥成绩,因此主和派开始更得人心,他们开始寻求和以色列的和平发展之路。

到了1987年,巴勒斯坦大起义开始后,以色列也觉得这么打下去不是办法,因此也开始和巴解接触,打算和谈解决问题。

1988年巴解成立巴勒斯坦国,代价是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过去他们是以消灭以色列为宗旨的),以色列也认可巴勒斯坦的自治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儿引起了主战派们的一致反对,其中1987年成立的哈马斯,逐渐开始走上舞台中央,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主战派的代表之一。

哈马斯的建立者亚辛,也是个传奇人物,他早年是埃及穆兄会的一员,后来回到巴勒斯坦以后,成为了穆兄会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代表。

当时亚辛主导的这个组织,在巴勒斯坦表面上搞着医疗、教育等公益工作,背地里干啥咱就不清楚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表面工作还是赢得了以色列的认可,以色列还为此资助过该组织,让他们以主和派的身份,掣肘当年主战的巴解,最好能取代巴解。

谁也没想到,亚辛说翻脸就翻脸,在1987年成立了以消灭以色列为宗旨的哈马斯组织。甚至有人怀疑1987年的巴勒斯坦大起义,就是哈马斯主导的。

以色列支持的,从来都是主和派。所以说并不是网上传言的那样,说以色列资助过哈马斯,这是不对的。哈马斯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和以色列针锋相对的主战派。

此后每次巴解和以色列即将达成某项和平协议时,哈马斯都会出现搞一场恐袭,企图破坏两家的和平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后,巴解和哈马斯开始分庭抗礼

1996年以色列的主战派内塔掌权,他在巴以和谈中的态度过于强硬,导致巴勒斯坦方面利益严重受损,为此哈马斯宣布再次恢复武装抗争。

2000年到2004年,是哈马斯与以色列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段时间。哈马斯发动了一系列恐袭,而以色列也发动了不少定点清除计划,哈马斯的一号人物亚辛,更是在2004年被炸身亡。

到了2005年,以色列主战派代表沙龙,居然一反常态,撤走了加沙的犹太定居点以及所有以军,将整个加沙都还给了巴解。

这可以说是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了。然而又出幺蛾子了。

2006年的立法委员会选举当中,哈马斯居然击败了巴解,在132个席位中,占了76个。好家伙,这是巴解和以色列都未曾预料的。

眼看着哈马斯就要自己建立集团了,这个时候巴勒斯坦的各大组织联合起来写信希望哈马斯顾全大局,重组巴解,建立一个联合集团。其实说到底,应该是巴解玩不起了。

双方磋商了几个月,最后还是开战了。本来加沙在巴解手里,打完这一架以后,哈马斯成功从巴解手里夺取了加沙。而巴解的统治也只能维持在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这就形成了巴解和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国内部分庭抗礼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