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院士在“一带一路”建设问题上强调,“语言相通,人心才能相通,通往世界的路就能畅通”。学校起始于语言,不止于语言,形成了以外语专业为特色,文、法、经、管、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河北外国语学院聚焦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及全球治理,充分发挥多语种、复合型学科优势,创新语言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建设上,坚持“专业+外语”、“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行业与外语间的壁垒,培养了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紧密结合国家需要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升级语言自然学习法,由版块式单词学习法升级为在句子、句群、段落、文章中积累单词,在坚持13年的每天“曦典”晨读的练兵场进行口语训练,让零起点的外语学习者四个月便能说一口流利外语。

在课程设置上,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文化主题系列讲座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及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意识、跨文化比较意识与文明互鉴意识,提升中外文化交流的水平。

在创新培养上,针对所有本科生,实施“1+2”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英语+小语种”,以服务国家战略亟需为导向,培养熟练掌握和使用第二外语,初步涉猎第三外语,能够在国际交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复语型人才,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语言人才需要的后备力量。这样的好处是,外语专业的本科生,会学到至少三种语言;非外语专业学生在掌握主修专业核心知识的同时,能够保持外语特色,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