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学士解缙得罪朱棣后,被扔进了大狱。永乐13年,朱棣看“囚徒”名单有解缙的名字,问了一句:解缙还活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家是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元朝官员。后来,因为元末天下大乱,解缙的父亲解开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一直无意出仕,甚至明太祖朱元璋征辟他都推辞了。

虽然解开在江西吉安老家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但却没有忽视对儿子的教育,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但愿时机一成熟,家族就能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中了进士,在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一年后,解缙选择隐退,返回家乡侍奉父亲。

八年后,他再度进京,因为朱棣组建了内阁,并且亲自下旨,封解缙为内阁首批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缙傲气虽然没改,但他是非常有才华的。没过几年,他就成了内阁首辅

后来,解缙又带领官员编纂《永乐大典》,这件事情办得非常漂亮,让朱棣十分高兴。

有一次朱棣让他评论朝廷官员。解缙就真的把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说了一遍。俗话说,隔墙有耳。那些被解缙吐槽的官员,非常讨厌解缙。

在我国古代皇位继承中。一般来说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朱棣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朱高炽,一个是次子朱高煦。

但是这个长子不受朱棣喜爱,朱棣比较喜欢的,是为他在战场拼死拼活的二儿子。但是大儿子也没有过错,朱棣也不好违背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他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废黜长子,立幼子为太子。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对一个王朝的稳定毕竟是一种冒险。

为此,朱棣特意征求心腹大臣解缙的意见。解缙思虑片刻,斩钉截铁地说:“立嫡传统,为长更合适。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如果废长立幼,必定引发争端,开了先例,恐怕难以长治久安。”

朱棣沉吟不语。解缙又补充说:“皇太子有好儿子朱瞻基,是圣明之孙,应该册立为继承人。”听闻“好圣孙”四字,朱棣笑着打消了立庶子的念头。

于是,朱高炽作为长子被立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缙这样一搞就让朱高煦非常生气,认为是解缙阻碍了本该属于他的太子之位。

虽然皇长子朱高炽被册立,但是其言行还是得不到朱棣发自内心的认可,反而是汉王朱高煦得到朱棣的独宠,导致朱高煦的实际地位远高于朱高炽。

见到这种场景,解缙便向朱棣进谏道:“陛下这样独宠汉王,是在挑起皇太子与汉王的兄弟争端啊!”

朱棣听了这番话后,勃然大怒,认为解缙这是在离间皇家父子的血脉亲情,从此以后便疏远了解缙。

朱高煦知道解缙的地位大不如前之后,便向朱棣进言说解缙经常外泄宫廷政治机密,朱棣听后不由分说地将解缙贬到广西当布政使参议。

后来,朱棣远征漠北,皇太子奉命监国,这时正好碰上解缙回京述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煦知道以后,便对朱棣说,解缙趁皇上不在京城,私会皇太子,毫无人臣之礼,另外,解缙还结党营私,欲图不轨。

一般来说太子是不能与官员有太过亲密的联系,如果太子与朝中大臣联系密切,就有威逼退位之势。

朱棣忍无可忍,派了锦衣卫钱去抓捕解缙。

一旦进了锦衣卫大牢,你就是没有罪,也会被拷问出罪。在大牢里里,锦衣卫对他用尽刑罚,就是想让他承认勾结太子之事。

解缙还是有几分文人之气的,怎能会承认没做过的事情?

解缙就这样被锦衣卫在大牢里折磨了五年。

永乐十三年的一个夜晚,朱棣在查看囚徒名单时,看到了解缙的名字。他轻声问道:“解缙还活着呢?”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听后心领神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纲立刻返回大牢,对解缙说:“皇帝要你死,我在想办法营救你,逃出大狱!”

这句话,对于已被囚禁多年的解缙来说,既是希望又是绝望。他清楚,这可能是个圈套,也可能是生命的转机。

随着夜色的加深,解缙的心境也愈发深邃。他写道:“人生如梦,荣辱皆为过眼云烟。唯有真情与真知,方能照亮黑暗中的路。”

解缙因为纪纲带来的好消息而助兴,酒意渐浓,最终陷入了醉乡。而纪纲,虽然与解缙共饮,却只是小酌几杯,保持着清醒。

当解缙醉倒之后,纪纲的表情突然变得冷酷。他命人在诏狱的天井挖了一个大雪坑。随后,在无人注意的夜色中,他命人将醉倒的解缙丢入雪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解缙才47岁。

解缙死后,他的妻儿和家人,也未能幸免于难,被流放到了遥远的辽东。

纵观解缙的一生,他拥有着难得的天赋,却也遭受了命运的残酷戏弄。

解缙的遭遇告诫我们,一个人缘极差的人是无法在公共交际圈中生存的。做事仅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或者能力,就会招致人人排斥、人人厌恶的尴尬局面。

做人一定要懂得方圆之道。方是做人的脊梁和基本原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局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是处世的智慧,是与他人乃至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共生的重要准则。

方中有圆,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不排除适当的灵活性,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