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大型社会办儿童医院,建院8年,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

整理|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在日前刚刚圆满落幕的2023上海医交会上,作为一家开业仅8年的大型社会办儿童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以其创新性的学科建设与服务管理,获得了不凡的成就,得到业内的重点关注。

儿童医疗该如何进行新的定位?民营儿童医院如何破局、谋发展?在近日举行的2023上海医交会-2023现代医院院长(上海)峰会暨品牌医疗管理创新大会上,知名儿童血液病专家、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孙媛分享了京都儿童医院的学科建设和管理创新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儿童血液病专家、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孙媛

多学科协同发展,打造“拳头”科室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2015年6月开院,隶属于专注于妇儿领域的优艾贝医疗集团,目前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00张。建院8年来,医院先后成为爱婴医院、北京市医保定点单位,2020年高分通过JCI,后又获得互联网医院诊疗资质……然而,这些成就还只是“冰山一角”。

孙媛教授是知名儿童血液病专家,也是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创始员工,她从零开始创建了医院的血液科,后担任医院科研副院长、医疗副院长,并于2021年初开始担任医院院长。在孙媛教授的见证与“执掌”下,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学科建设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

对于一家三级医院来说,没有学科支撑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很难形成足够的底蕴。回顾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发展历程,孙媛曾坦言:医院建院之初就笃定打造独立学科体系,不过分依赖多点执业和合作办医。

由于当时国内没有成熟的三级儿童医院模板可供参考,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学科建设属于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走的是与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开院以来,整体团队已有140多人,其中有4位全国知名的专家全职加入医院帮助打造人才梯队。”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孙媛表示,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抓住了三个关键词,即广度、高度和深度。

首先是多学科协同发展。据了解,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目前有30多个科室,涵盖儿童医疗各个领域,除了儿童的综合管理,如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育及康复等,该院还在儿童保健方面形成了多学科协同。

“以3、4个严肃类医疗为支撑,以消费类医疗做广度扩充和资源延展,以高端医疗做收入结构优化”,孙媛坦言,医院现在已成为北京北部地区的儿童医疗中心。

孙媛认为,要达到学科上的高度,学科实力应足以支撑在业内的影响力。依托北京丰富的专家资源和汇聚的大批名医,儿童心脏病和儿童血液病已经成为医院的两个“拳头”科室,“截止目前,小儿先心病的手术已经超过2000例次,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超过800多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孙媛-血液病专科团队获得“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杨学勇-小儿心脏病专科团队获得“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

学术立院,反哺学科,打造品牌影响力

除了学科建设外,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还坚持学术立院,通过学术会议打造品牌影响力。

据悉,2021年,孙媛开始担任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从科主任走上院长岗位后,孙媛更加看重、看清学术会议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医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学术活动所扮演的角色。

会上,孙媛表示,医院每年的学术会议,都不乏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参与。而由孙媛教授倡导发起的儿童遗传性疾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峰论坛也已经连续6年举办,通过线上和线下,论坛整体参与的人数达50万。

在这个平台上,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是“主角”,医院的学术成果得以充分展示,“也是在不断的学术活动中,医院的学科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对于一家医院来说,学术成果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的。孙媛表示,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建院仅8年,学术成果也是在建院5年后才慢慢开始发芽。医院扶持学术、科研发展的同时,学术成果其实也反过来对学科建设形成了反哺,共同支撑了医院的长期发展。

经过8年的发展探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现在科室设置齐全,以血液科、心胸外科、急重症医学科、呼吸过敏科为重点,另有外科、骨科、消化科、耳鼻喉科等协同发展。同时,还设有24小时的急诊服务,具备儿童危重症抢救的能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另外,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也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开院以来,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陆续举办了很多活动,使企业文化渗入到了医院的各个角落,支撑起了医院的后续发展。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与医院共度难关,共促品牌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在2023上海医交会上设展交流,及医疗品牌文化展区展示

搭建“云平台”,服务、管理智能化

“做患者满意、员工信赖、有温度的百年京都”,是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的目标。

建院8年来,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孙媛介绍,2015年开业至今,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一直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临床业务、患者服务的智能化,同时也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搭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云平台”是一项重要举措。此举旨在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涉及了解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就医体验、主动服务患者等多个方面。

借助数字化手段,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不光对现有患者进行了“画像”,还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做出了一系列管理上的改变。

孙媛表示,通过对不同患者“画像”的分析,在患者就医之前,医院医护人员就能够对患者产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这样也能够节省医护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时间,提升患者对医生的认可度以及就医服务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获得“2023中国医疗服务创新优秀案例”

而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决定了“留存率”,这也是增加患者粘性和认可度的开端。

“根据患者留存,我们发现一个0~6岁的孩子一年至少要来4到5次医院,有可能是看呼吸,也有可能看消化、口腔、耳鼻喉等,那么,这样的孩子第一次来院之后,第二次是不是还会再来我们医院呢?”孙媛表示,京都儿童医院会做一些逐年段留存率的分析。

“在京都儿童医院,急诊科、综合内科和小儿外科是患者首诊主要分布的科室,这些科室的服务和医生能力,对首次来院就诊的患者非常重要。”孙媛表示,基于数据分析,2020年医院通过对管理和服务理念的重新搭建,以及科室的逐渐完善,留存率逐年增高。

孙媛透露,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现在的床位使用率将近90%,周末门诊量多达单日3000多人次,平时的门诊量也超过2000人次/日。此外,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京外异地就医患者占比也在快速扩大。“2021年到2022年,医院门诊量从20多万上升到将近40万,预计今年门诊量将超过60万人次。”

但孙媛也指出,虽然医院整体门诊量还在不断上升,但囿于整体出生率下降,3岁以下患者就诊量还是有下降。

为此,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推出了一些适合大年龄段孩子的就医需求,如心理、生长发育等。

而随着患者数量的激增,孙媛表示,这也对医院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患者就诊时长的明显增加、患者投诉的增加。“医院正在做患者投诉的一些考核,并对科室医生、临床资源等进行了重新配置和管理,这样管理后,就诊时长明显改善,患者体验度也朝良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