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广州报道

12月17日,在“2023雪球嘉年华”主会场上,半夏投资创始合伙人李蓓、思睿投资集团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洪灝针对当下宏观大势进行了研判。

在李蓓看来,当前政策部署充足,但尚未落地,处于储备弹药库的阶段,一旦政策到位,效果会超预期。现在市场基本处于黎明前,预计明年年初会是重要的一个变盘点。洪灝认为,现在很明显在周期底部,呈现筑底往上走的趋势,市场向上空间较大,均值回归是金融市场最根本的原则。

当前处于周期底部

对于当前的宏观问题,洪灝认为,投资人主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什么时候涨,或者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政策,市场没有特别大的反响,甚至港股走弱。第二,外国怎么样看中国,外国似乎有很多误解,因为三年疫情整个世界跟以前运转完全不一样,所以外国如何看待以及这种看法如何反映在投资决策里面,这个相信是中外投资者想要问的问题。

反观其他市场,比如中国汇率市场,人民币很明显从接近7.4回到7.1,这是非常大级别的反弹,尤其是主要的储备货币,第二,大宗商品市场铁矿石、铜价以及其他和中国相关的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甚至铁矿石创了一年新高,为什么别的资产类别都在反映政策的转向,但最关键的股市没有反应?

在洪灝看来,现在很明显是在周期的底部,呈现筑底往上走的趋势,但是这次触底过程比想象要长,去年11月底,有一波非常强的行情,周期开始触底,投资者对未来充满各种各样的希望,同时政策方向明显,疫情也基本结束,所以当这种热情投入到股市,港股涨了50%,中概涨了百分之百,A股也涨了超20%。

2023年市场持续震荡,洪灝表示,市场价格的反应可能跟基本面的边际变化没有太大关系,特别是最近经济数据比较好,但市场依然没有反应,很明显市场的波动或者整个市场信心还有对未来的预期有关系,这比较难琢磨。

目前处于在经济周期复苏的时候,2024年可能需要更多的强调财政扩张,当信心恢复的时候市场就应该涨了,这需要政策一次性的改变,有乘数效应,市场预期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

均值回归是金融市场最根本的原则

在投资上,洪灝表示,投资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分化机会。

具体来看,第一是,当下经济周期在底部,经济在触底,在政策助力下,所有经济在运行的时候都有周期,再差的经济环境都是有周期,都会见底,所以现在可能处于最坏的底部阶段。

第二是,过去多年中国取得了快速发展,长足进步,此时是让微观主体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这个就是Alpha,今年觉得市场很不好,但其实除了年初那一波机会,还有很多分化机会,如新能源、AI、北交所等,这个就是在市场波澜不惊的时候,反而有一些分化性的机会,这就是个体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增值的机会,如果有政策当然更好,整体市场涨了闭着眼睛都可以买,但是不是说现在这个市场就没有机会。

洪灝观察到,最近发生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人民币汇率开始大幅修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资本流动,更多的人在买人民币,以前2023年从6.7、6.8一直跌到7.4的时候很多人在卖,所以抛盘大汇率走贬,现在汇率走强,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资金流动的方向很可能在发生变化。

回到宏观问题来看,宏观里面特别在意三个平衡,一个是商品市场的平衡,一个是劳动力市场的平衡,还有一个是金融市场的平衡,在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时候,整个经济运行到了统一的均衡点,这个是宏观经济学里面大一统的概念,最完美的状态。现在很明显劳动力市场数据比较虚软,商品市场尤其最大的商品房地产市场没有出清,因此金融市场也很难一下出清,或者很难一下达到均衡状态。在他看来,这个节点上虽然房地产非常重要,但是应该换一种思考的方式去思考这三个大的市场均衡。洪灝指出,均值回归是金融市场最根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