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芋,一种在龙胜广泛生长的草本植物,被列入美人蕉科美人蕉属,鲜红的花朵、绿中带紫的叶片是芭蕉芋最明显的特征。传闻芭蕉芋是佛陀消灭恶鬼时所流的鲜血所化,帮助佛陀驱散不祥。而在传说之下,芭蕉芋作为20世纪的外来植物,因为其富含淀粉,可做食物,实实在在帮助了龙胜百姓度过了饥荒年代,流传下来的芭蕉芋做法——芭蕉芋粉,也便成了当地一道经典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泡进油茶的芭蕉芋粉炸脆条。

在江底乡围子村张树英家,她家屋前空地上架着4排竹竿,竹竿上晾着一张张透明质地略带胶感的圆形粉皮。张嫂介绍这粉皮正是处于风干环节的芭蕉芋粉,等风干好了再收回,根据不同需求切粉、条或片,煎炸炖煮俱能做成不同风味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晾晒刚出锅的芭蕉芋粉皮。

接下来,张嫂展示了芭蕉芋粉的制作流程。将新鲜芭蕉芋块茎削皮,用研磨工具磨成碎渣,加水用纱布过滤,过滤好的液体呈浑白色,这时候把盆放在一边静置。等白色的芭蕉芋淀粉全部沉淀到盆底,更换几次清水,洗去杂质,留下的就是白花花的芭蕉芋淀粉。如果此时把淀粉拿到阳光下去晒,晒成的干粉末更耐储存。而要做成芭蕉芋粉,则要再进行几道工序。

张嫂将芭蕉芋淀粉按比例与水混合成稀糊状,用勺子舀进一个平底浅盘中摊匀,将平底盘放置在一锅热水水面上,等高温的水蒸气将芭蕉芋粉糊蒸出薄膜,再入水漂几下拿出,迅速放进凉水里浸泡,最后用筷子沿着粉边刮一圈,手捏着粉皮一扯一掀,一张完整的芭蕉芋粉皮就出现了。把粉皮挂在竹竿上晾晒,就是记者在屋外看到的场景。

“如果是晴天,晾晒半天也就够了,最不好的就是南风天,没太阳,干得慢,风还会把粉皮吹烂。”张嫂感叹。她拿出以前晒好的芭蕉芋粉给记者看,晒好的芭蕉芋粉质地柔软有韧性,颜色淡黄。她通常会把粉皮搓成卷,再切成一指宽的条,只有是晴天,就铺在二楼阳台的架网上继续晒着。

到午饭时间,张嫂做油茶给大家吃,她给记者推荐道:“你看,这就是用芭蕉芋粉炸的脆条,我们通常会加在油茶里吃。”记者尝试在油茶里泡入芭蕉芋炸的脆条,脆条外层被油茶泡软,入口有油茶的咸香,但脆条本身还是脆的,咀嚼中又有脆爽的口感,嚼久了还会有一点淀粉的甜味,是一款很不错的油茶配料。接着,张嫂在鸡汤里加入芭蕉芋粉条,粉条熟得很快,夹起一筷送入口中,软弹顺滑,又吸入鸡汤的香味,围坐炉边的食客很快分完了粉条,颇受欢迎。

“其实芭蕉芋粉还有很多种吃法,要是加进热水里搅拌成糊糊,放进冷水里泡好,就是芭蕉芋凉粉,凉拌起来也特别好吃。”张嫂说道,没能吃到芭蕉芋凉粉,记者深感遗憾。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蒙燕明)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