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 周甄宝 许国 王立艳)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镜湖区、南陵县选派了一批医疗、教育、“三农”友好援疆干部支援援疆工作,他们传承着援疆精神,肩负着职责使命,奔赴教育教学一线,擦亮“组团式”教育援疆金字招牌;奔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管理一线持续精准施策,不断推动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奔赴乡村振兴最前沿,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演绎出友好援疆干部动人的情怀。

双向奔赴,提升教学“造血”能力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镜湖区、南陵县进一步优化友好援疆教师人才队伍结构,选派了7名教育骨干,严格按照和布克赛尔县教科局的要求,结合当地学生特点制作教学方案,把控教学设计,并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到变“输血”为“造血”,按“1+1”或“1+X”的方式组织援疆教师与受援地教师结对,开展“老带新”、“师徒结对”工作,先后共结对带领20余位教师,以示范课引导,听课、评课、磨课等方式,使每位新进教师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坚持学校与家庭双向教育原则,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可度。从大局出发,融入到集体当中,主动帮助其他教师代课。杜钦老师在一周18节课的情况下,还临时担负起美术、科学、劳动等课程,一个月约增加15节课,教学精神受校领导及同事们的一致认可。许国老师承担两个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还承担了部分晚托管任务,经常义务陪学生到晚9点才下班。潘芬年老师积极传授南陵县乃至芜湖市历史学科教研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已经上校级公开课4次,把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受援地教师。

搭建“输血”平台,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医疗卫生健康援疆持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通过援派专家导师带教、开展远程教学、选派专家到受援地举办讲座等形式,为受援地培养更多医疗人才,努力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立援疆医疗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两地临床诊疗、学术活动、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常态化。从患者的诊治要点、护理重点、治疗难点到病历书写,诊断依据等都进行细致讲解和实操演示,尤其是疑难杂症患者的治疗技术,加强实际运用和带动,进一步提升内科队伍整体水平。梳理医院现有医疗队伍、设备以及群众诉求,开设胃镜室,利用NBI电子染色、病理活检、放大内镜的使用提高全县居民早癌的早筛早检率。同时,筹备并开设县人民医院首个精神心理门诊,让更多有需要的群众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填补受援单位技术空白。根据县蒙医院基础偏方设置、就诊人员需求,利用芜湖市中医院偏方优势,在院儿科研制、推广“小儿消食便秘贴”,得到医院、患儿家属一致好评。援疆医生发挥专业特长,带动科室发展,先后赴牧场、学校、社区及武警支队等基层开展2023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小儿严重过敏反应的处理”、“官兵的心理健康及调适”、“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常见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表现与识别及应对策略”主题讲座等5场次,受益群体近千人次。

努力在“援”字上作文章,担当实干

友好援疆干部积极围绕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两条主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开展工作。强化工作谋划,突出弋江区、和布克赛尔县工作亮点特色融合,谋划产业规划、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打造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做好县“三秋”工作督查工作;加强下乡调研,了解当地各乡镇牧场、村情况,了解当地种养殖大户产业品种和技术需求。组织技术培训、印发学习资料、收集分享农业信息,指导田间管理服务,统筹安排育苗及农业机械调配服务,带动了土地资源优化整合和资金、科技、人才、劳动力等要素流动,实现利益最大化,资源节约最大化。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现代经营模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逐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将“所需”与“所能”结合起来,为做好农技援疆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镜湖区、南陵县援疆工作队做好医疗、教育、“三农”各方面援疆工作,用心、用情、用智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援疆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