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修纂始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知县陈其元因自清乾隆以来九十年未修过县志,延请沈诚焘主纂。此后因主事频更,到了汪祖绶任知县的时期,由熊其英、邱式金续纂。县志成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完刻,前后修纂共九年。全志正文三十卷、共七十六目,另外纂有卷首上下两卷,卷末一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浦档案馆馆藏的清光绪刊《青浦县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浦档案馆馆藏的清光绪刊《青浦县志》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与王圻所编纂的青浦第一部县志——明万历刊《青浦县志》差异较大,清光绪刊《青浦县志》内容更加完备。其中有一篇《青浦县图说》,详细介绍了清光绪年间青浦县的地域、地势以及县境内水系、水陆交通等情况。下面让我们结合档案史料来了解一下《青浦县图说》是怎么样介绍清光绪时期的青浦县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附文《青浦县图说》

青浦原先是在娄县的范围内,后正式建县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青浦建县时,从华亭县分出西北部的修竹、华亭二乡,上海县分出新江、北亭、海隅三乡而来的,首任知县为福建建宁人杨垚。建县不久,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即废县,县境地域还是回归华亭、上海两县管辖。明万历元年(1573年)青浦复县,属于松江郡(府)管辖,县治即由原来的青龙镇徙至唐行镇,就是当时青浦县署的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中记载的青浦县署图

清光绪时期的青浦县城西面有淀山湖,南面是泖河,北面为吴淞江原先的河道,都是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县城南面靠近佘山、薛山等多座山丘,控制着松江郡(府)北上的来路。早先吴淞江畅通的时候,青浦是其水上交通的要道和重要支点,异常繁忙拥堵;等到吴淞江堵塞、黄浦江畅通之后,而青浦的东南地区成为要道的时候,青浦县的交通条件趋于缓和。然而,青浦的地域错综复杂,河荡众多,交织在八县(昆山县、嘉定县、上海县、华亭县、娄县、嘉善县、吴江县、元和县)之间,也是一郡(松江府)内不可忽视的交通要道。县境东面的七宝镇,是青浦与上海县、娄县的交会点;北面的黄渡镇,是青浦与嘉定县的交界处。这些都是东南诸县进入江、浙两省的通道。县境南面的广富林镇,承担着郡(府)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的作用。它的北面则高山深沟纵横交错,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县境西南的珠溪镇又名朱家角,是县内的大镇。它北面与昆山县接壤,也是进入江苏省的重要通道;西面是淀山湖,从樯子口顺次向西直到大朱砂港,都归属青浦县管辖。这片区域中最大的河港是急水港,其次就是八门荡等,这些河港都纵横交错,互相连通。泖河以西到章练塘,又是青浦与娄县、元和县、吴江县及浙江省嘉善县交接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青浦县西南境水道图

县境内大的湖泊,除了淀山湖以外就是泖湖。据县志记载,泖河有长泖、圆泖和大泖共三泖。现在查实,长泖由于泥沙淤积,已经变得很狭窄,就是在金山与平湖之间的一些小河。大泖很久以前就成了农田,已经没有了河床的痕迹。现在青浦县图中的泖湖,就是过去称为近山泾的圆泖。它最阔的地方不到二百丈,深不超过八尺,又有土墩堆积在河的中心。在三泖逐渐萎缩的过程中,拦路港、横港、清水港、沙田港、曹文港都承接淀山湖的水并将它导入泖湖,然后一起流入黄浦江;大征塘、小征塘又将浙江西面的水流引导向东,直注入黄浦江。考量当时河道塞通的实际情况,青浦及周边的几县对河道的及时疏浚有着一定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三泖图

青浦县的地形比吴江县稍高,却比娄县略低,农田的灌溉条件和物产比不上华亭县和娄县,但略好于昆山、新阳几县。北竿山在泖湖的东北,山上有玉窦泉,很清凉。北竿山的南面是凤凰山。凤凰山东靠通波塘,西接玉屏山(薛山),与佘山遥遥相对,两山之间夹着一条通道。佘山即兰笋山,有东西两座山峰,绵延几里。山中的寺庙,时隐时现。佘山的西南面与神山(辰山)、钟贾山相望,控制着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与娄县境内的天马山、机山、小昆山等几个山头可以互相呼应配合,这也是天造地设自然分布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中《青浦县乡保镇汛图》记录着众多山峰的地理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中记载的兰笋山(佘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刊《青浦县志》中记载的凤凰山

资料:青浦档案

编辑:吕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