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雪前耻的我国,决定参与2000年的奥运申办竞选,不想紧要关头失败。

1993年彼时北京与悉尼,对于2000年奥运申办的竞争异常激烈。

但前三轮的投票优势终归还是在中国,然而在最终关头,悉尼却以2票的优势赢得了主办权。

这个结果让无数国人心痛不已,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北京申奥失败原因的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后,这段尘封的历史终于被揭开,背后竟有黑幕。

燃起申奥之愿

1932年,刘长春孤身一人参加了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作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体坛的人,刘长春的奥运之旅却并不那么愉快。

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刘长春在海上经历了22天海上航行,抵达洛杉矶时还来不及休息,仅仅40个小时后就要上赛场了。

刘长春的状态并不理想,尽管如此他还是竭尽全力,在200米预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这对于我国来说已经是当时最好的成绩了,但是对于外国而言,却嗤笑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当刘长春代表中国站上赛场的时候,国际社会对于他的参赛,更多抱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他们觉得此时的我国未来都快没了,站在赛场上能证明什么,无疑是搞笑。

然而,正如刘长春敢于站上奥运赛场,中国从此前的“东亚病夫”变为苏醒的雄狮一般。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会向世界展现崭新的中国形象,体育也不例外。

1984年,奥运会再次在洛杉矶举办,但这一次的中国再也不是那个52年前的旧中国。

此时的新中国早已成立3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也终于打破了曾经的魔咒,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赢得了第一枚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中国代表队还取得了奖牌榜第四名的好成绩,一共赢得了32枚奖牌。

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奥运会的垄断,更让国人看到了中国体育事业崛起的希望。

奥运会的辉煌成绩一传回国内,就极大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对体育事业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体育运动被视为国家荣誉的象征,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锻炼身体、参与体育活动的高潮。

政府也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各类运动场馆、训练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训练条件。

1990年,我国更是成功获得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主办权。

为了成功举办这次亚运会,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希望举全国之力为亚洲体育健儿打造一个展现竞技水平的舞台。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为整个赛事的核心区域,其设计理念和设施水平都代表了,当时我国体育产业的最高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姿态。

有了成功举办亚运会的经验,申请举办奥运会,似乎也不再是痴人说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邓公的支持,1991年中国体委果断决定申请参与承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北京也成了中国首个申奥的城市。

这个消息传到人民耳中,瞬间炸开了锅,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件大事。

许多民众自发地加入支持北京申奥的行列,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热情。

北京市的很多街道甚至拉出了“我们能够办好亚运会,我们也能够办好奥运会”的横幅。

然而面对国内亿万人民的期待,申奥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票之差落选

93年北京申奥胜券在握,不想最后关头突然爆冷,以两票之差输给悉尼。

1991年奥委会在得知我国申奥的消息后,也表示非常支持和欢迎,北京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申奥的各项准备工作。

毕竟这次申奥竞争激烈,一共有八个城市参与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确保申奥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筹备机构,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申奥团队。

其涵盖了体育界人士、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各界精英,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包括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优化交通出行等,市民的文明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向国内外展示北京的风采。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国际化的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就到了1993年。

这一年,国际奥委会将在蒙特卡洛投票决定,那个国家的城市将会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在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此次投票前的陈述环节,我国代表更是积极展示北京的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奥运会的热切期盼。

虽然当时的其他竞选城市,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赛事经验方面,略优于我国北京。

但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很快便在前几轮投票中出局,巴西、意大利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三个国家更是在一开始就主动弃权。

剩下的柏林,此次申奥,是希望在德国统一后的第一个十年之时,举办奥运会作为纪念,然而国内的反对声音却不绝于耳,阻力很大。

曼彻斯特则因申办视频中多次出现伦敦标志,陷入了“身份认同”的舆论危机之中。

伊斯坦堡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国家实力支撑,显得十分底气不足。

很快北京和悉尼便成了大热人选,外界普遍认为赢家必然在这二者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前三轮的投票中,北京和悉尼之间的票数非常接近,战况也很胶着,不过幸好前三轮的赢家都是北京,北京还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申奥似乎胜券在握了。

然而不曾想,在第四轮投票时意外爆冷,北京竟然只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就这样结束了首次申奥之旅。

面对这样的结果,中国代表队心里非常遗憾,但还是立刻发文祝福悉尼,希望2000年奥运会成功举办。

毕竟在申办奥运会的历史上,几乎没有第一次申请就成功的案例,所以1993年北京的首次申奥失利,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前面三轮中国的票数都是领先,为什么偏偏到了第四轮就差了两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结果引起了老百姓的讨论,甚至有人怀疑其中有不为人知的“黑幕”。

直到1999年奥委会主席约翰•考兹一番话,证实了人们的猜测。

失利的真相

93年北京申奥失败,不想六年后,前国际奥委会主任亲言有黑幕。

多年后,1993年首次申奥失败的一事,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为何前三轮都占据领先优势,最后一轮却惨遭落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当年的奥委会主任约翰•考兹良心不安,主动向外界道出了真相。

原来在最后一轮投票前,为了让悉尼获胜,他曾贿赂过乌干达与肯尼亚的奥运会代表,用共计七万美元的诱惑换来了他们不投票给中国。

其实当年我国申奥,除了这种背地里的暗算,明面上的攻击也是不少。

体委主任伍绍祖曾一语道破:

“第一次申奥失利,直接原因是美国捣乱。”

邓小平同志当年在得知申奥失败后,更是直言: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关键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意料之中。

其实从1991年北京宣布申奥,到1993年正式投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美国谋划了不下二十次的舆论事件。

当时的美国众议院小组,借“人权”之名,反对北京,甚至反对在中国的任何地方举办奥运会。

同时利用政治压力,威胁国际奥委会中的美国委员投北京的反对票。

在遭到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的驳斥后,美国仍然不放弃,大搞“舆论战”。

可以说当时的美国利用了所有的机会,掀起了一场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华大合唱”,利用一切机会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当中国代表队来到蒙特卡洛后,当时的西方媒体,也是公开抹黑中国代表团。

制造出了中方放话“此次奥运会不在中国举办,中国就将抵制下届奥运会”的谣言。

面对这样的恶意造谣,中国代表团多次公开表明立场,表示对奥运会的支持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但还是难以磨灭谣言带来的影响。

美国乃至西方的媒体的这种言行,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对奥运会申办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苏联虽然在1991年就被美国间接推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好似偏向了西方。

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却仍在继续,之后作为发展势头正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疑成了美国眼中继苏联后的又一个“眼中钉”“肉中刺”。

彼时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认知还相对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悉尼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的确更能获得评委们的青睐。

所以在申奥失败消息传回国内后,邓小平同志才会如此淡然,因为一切早已在他预料之中,申奥的关键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足够强大的底气,未来才能不惧黑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在经历了申奥失败的挫折后,中国并没有气馁,相反,这次失败成为中国发展的催化剂。

我国政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发展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从而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宏伟的目标之中。

不仅综合国力加强了不少,国际地位更是有所提升。

2001年,北京再次出征,申请举办奥运会。

这一次,终于没人再敢对我国动手脚,西方国家过去的那套再也不好使了。

这一次的北京终于扬眉吐气,申奥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圆了几十年的奥运梦。

而如今我国不仅是奥运会上的佼佼者,在整个国际社会各个领域,都一雪前耻,越来越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