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但是仕途需要的权谋是世故,所以注定了李白只能成为符合理想主义者的诗人。李白内心还是矛盾的,一边想实现抱负得志,官列宰相,一边才华横溢,根本挡不住,另外却是帝王术的门外汉,干出力士脱靴这样的事。自己的修身养性终归还是文人还是诗人的方向去,搁谁哪个皇帝也得把他看成文人,只能说环境创造下的李白,终归还是文人决定他,走不了仕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的堂叔李阳冰就是涂山县令,李白通过皇室的赏识曾经担任过一些散官,比如翰林侍昭,这是从五品的官,唐代最大的官也就三品,李白还是唐玄宗的近臣,但是一生没让他担任实权官员,就是因为李白的政治水平不够。所以说唐玄宗还是强,即使沉湎酒色方术还是一眼就看穿了李白花架子的本质。又或者说是李白实在菜的离谱,连永王都只把他当有编制的花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群雄并起,谁不想逐鹿中原?结果李白反倒推荐永王攻打南京割据江南,对与朝廷来说是造反,对于叛军来说是抢地盘的,这不是把己方架在火上烤?安史之乱这么大的舞台,李白但凡有一点才能都不至于到死是个花瓶。同样是怀才不遇,王阳明从上任江西的步步杀机到平定叛乱的一战封神,圣人的事迹与他的教导知行合一被后人铭记。而李白空有辞藻的满腹牢骚流芳百世悲剧的一生却被后人遗忘,不知可喜还是可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没能如愿从政(在政治上有大作为)和他殷实的家境和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关吧,在长安那几年在官场上没能交几个挚友,反而把大部分人给得罪了,四处受排挤还不被皇帝重用只好告老还乡。李白为人清高性格耿直,任何场合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处世态度,骨子里有种狂妄奔放的性格,恰恰这种实在人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不容易被周围的人所接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在我心中是潇洒飘逸的代名词,这是从字里行间透出来的人格,现在想来,这只是他的其中一面吧,就拿他一生的终点来说,我本以为太白是醉酒捞月而死,没想到他病逝在去追随李光弼平叛的路上,他本人虽然没有什么政治眼光,但是诗才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的志向却是建功立业,只把写诗作为爱好,于是他居然到死都是求不得。李白走访名山大川,由于天赋卓绝,兴之所至赋诗一首,就能流芳百世,如果在现代,这还不算成功么?可惜古人都被士农工商的阶级框死了,不得不把出将入相作为最高的价值实现。但是你说“诗人不幸诗家幸”,确实,如果李白一生顺遂,志得意满,我们大概也看不到这样惊艳的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想当的是政治家,可他成功了吗?诗人于他而言仅仅是工具身份而已,这份认可重要吗?不重要。但李白幸运之处也许在于他失败的次数不够多,也许在于他可供确认价值的底子够厚,而且他的确是个天才,否则李白不会自卑吗?从小事做起,多方面发展,拥有多种价值体系才是正道。李白的生活态度不值得我们学习,普罗大众学不了,至少未被称作过“天才”的人做不了,需要谋生的人做不了,喝鸡汤的方式要对,因为未被历史记下来的失败的人要多得多,那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梦想不仅要看实现后的模样,也要看一直未实现的话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