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云积

朱桥是地理名称,毛笔小镇朱桥的一个雅号。

去朱桥是为寻得一支在想象里挥动了太久太久的毛笔。毛笔可书可画,那些或娟秀或粗粝的笔法,那些或灵动或静默的美画,都流于清史的溪水,挟裹着美好的岁月汩汩而下。

毛笔虽是文房四宝之首,是文人的专用工具,却是一员武将发明的。相传蒙恬驻军边疆,因为要及时向朝廷奏报军情,每次都是用刀刻在竹简上,然后派战马驮着人和奏报向皇城飞奔。边疆战况瞬息多变,文书往来频繁,一日之内或有多道奏章上报,用刀刻字速度实在是太慢,浪费时间,还经常造成错漏。何况,路途遥远,人体的重量加上竹简的重量,战马不堪重负,有时会累倒在驿路上,造成战机贻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日,蒙恬突发奇想,他从士兵手中的长矛上撕下一缕缨穗,绑在一根手指粗的竹竿上,蘸着颜料,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不但大大地加快了写字速度,书写得也更加清晰。很快,这样的书写方式在官家推广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笔逐渐流向民间,那些制笔匠人们又因地制宜不断地进行了改良。匠人们用黄鼠狼的尾巴毛和羊毛做笔头,制成了早期的狼毫笔和羊毫笔。据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载:蒙恬始作秦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谓之“苍毫”。因此,在毛笔制作行业中,蒙恬被供奉为祖师爷。

朱桥毛笔制作的传统由来已久,至今日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朱桥镇区域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制笔作坊不下数十家。想了解一支笔的前生今世,那就去朱桥。朱桥有状元笔展示基地,基地建有以毛笔为主题的博物馆;如果想了解毛笔的制作流程,可以去制作毛笔的作坊深入了解。在这些制笔作坊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明苑阁、照清笔庄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笔博物馆是一座庄园式的院落,院内布局以山水为重,门楣上悬一匾额,书:文峰山房。莱州境内有文峰山,山上有郑道昭摩崖石刻,这是该馆题名的来历。博物馆内很安静,实物与刊板相互构建了一个毛笔的世界。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来去去,他们不加喧哗。有带着孩子来的游客,博物馆的讲解老师会刻意压低声音,一对一为他们作介绍。孩子们的眼睛里是耀眼的光,有惊异,有欣喜,更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博物馆有一支巨笔,悬挂在一特制的玻璃展箱内,看介绍叫作状元笔。该笔总长度为2.7米,其中笔杆长度为1.98米、笔头长度为0.72米、总重量为40公斤,笔顶和笔斗选用名贵的巴西花梨木制成。中端笔杆选用珍贵的印度小叶紫檀独根制成、笔头精选上等的内蒙古白色马尾制成。这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展览意犹未尽,毕竟这只是眼睛的饕餮盛宴,总要亲眼看一看制作毛笔的流程。如果可能,亲自上手感受一下毛笔制作会不会更能加深印象。从博物馆出来,路北便是明苑阁,一家传承了上百年制作毛笔的老字号。

在明苑阁,午后的阳光穿过宽大的玻璃窗,将一束清亮的太阳光印在面前的展示柜上。展示柜三层,每层都齐整摆放了十余个白底青花的笔筒,笔筒里插满了各种颜色规格的毛笔,清亮的光色将它们渲染得既典雅清秀又古朴神秘,我以俯瞰的目光注视着它们。它们犹如在笔筒里悄然绽放的花朵,那一刻,臆想中的墨香便是扑鼻的花香。

明苑阁分前后两个厅,前厅用来招待客人,展示制作好的毛笔,后厅便是手工制作毛笔的作坊。不太宽敞的空间安放了一张长宽几乎等长的工作台,便显逼仄拥挤。工作台面上摆放着一些外观粗陋、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手工用具,它们各安一席,静默无声。这些工具有铁制,有木制,有骨制,它们各具功能,摆放在制笔匠人们随手可及的地方,方便匠人们随时取用。因为年岁久远,加之匠人们日日使用,它们的周身摩挲出厚厚的包浆,俱散发着明净柔和的光,好像是从它们身体的内里源源不断地流泻出来,与这个世界作着深入灵魂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作坊的主人给我一一介绍,它们的名称对我来说是那么陌生,就更不用说它们在这百余道工序里所处的位置及用途。水板子、劈头刀、打苘梳、毛敦子、切苘刀、牛骨梳、夹板、钳子、小大由之、修笔刀、扜直等等,这些看似简陋、散乱的农耕文明时期的制笔用具,现在依旧有用武之地。

这些工具中,钳子是夹住毛发和植物纤维的唯一工具,它是制笔工艺不断完善革新的产物。在没有钳子之前,作为制笔的基本功,盘手的技能要随时随地锻炼。作坊主人给我演示了如何“盘手”,一手虚握,拳心中空,拇指伸直,余四指的指尖等齐按压在拇指的金星丘上,四指须施力均衡,这样才能捉牢那些纤细的毛发和植物纤维,在梳理时不使出现散乱的情形。

现在我知道了毛笔的关键部位——笔头,皆取材于动物的毛发和野草的茎部纤维。如果说让生命永续无止境,是每一物种共有的梦想,毛笔借助人类的智慧已经达到了。在这些毛笔成型之前,它们的前世或许是一头叱咤山林的灵兽,有泛着炫目光泽的毛发;也或许是一蓬大地上的野草,坚韧柔软的枝头上曾开出妖艳的花,结出丰美的果。现在它们的生命以另一种形态行走于世间,参与到人类创建历史文明的进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方水土总是滋养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物种。莱州的制笔匠人们把动物的毛发和野草的纤维变成一支支毛笔,制作毛笔的技艺不断更新换代,每一次革新都寄希望于制作毛笔的技艺删繁就简变得更加纯熟,制作的毛笔更加适合人们使用。对于如何制作一支精良的毛笔,明苑阁的主人滕占锁只是用一句俗话告诉了我:各自人心里出。这句话用另一句俗语解释恰好不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与一个人的心性相关。

他还有一个想法,要把手工制作毛笔的技艺送到中小学校去,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技艺的培训,借此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眼光落在展示柜里的毛笔上,我看到他的眼光里有执着,有希望,更有如花盛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