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C,这样的比赛日气温,以前有过吗?
国内除了一些小型的冰雪马拉松之外,印象中没有大型马拉松会在这么低的温度下开跑。
杭马是从11月19日延期到12月17日的,12月中旬的杭州是要冷一些,但常态下也冷不到这种程度,恰巧,有一股寒潮,从16日开始影响杭州。
一场大型赛事,筹备了很久,牵扯到方方面面,碰到这样的极端天气,极其严峻,挑战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后亚运时代的首场杭马,一直被上上下下高度关注。赛事在应对这种寒冷天气上,可谓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赛前就有充分的提醒,让参赛选手从思想上重视。最值得一提的是,赛前将开跑时间推后一个小时。
这种突然变动,在赛事的很多方面都要重新协调、安排,工作量巨大。在这延迟一个小时的背后,体现的是赛事为了保障选手的安全,不惜一切努力,充满人性的关怀。
杭马是国内今年最后一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也是有全国影响力的大赛事,其平安落幕,也带给中国马拉松的2023,一份从容,一份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冷
今年杭马有全马20000、半马12000、欢乐跑4000,共计36000人。赛事官方推文的表述是“近三万人参赛”,这样看来,起码有两成参赛者未站到起点。
相信绝大多数缺席者的原因都一样:天太冷。
赛前两天,杭马宣布起跑时间推迟一个小时,并表示组委会已针对低温天气,在赛道、医疗急救、车辆、起终点等各方面加强人员和物资保障。
赛前一天,又郑重及温馨提醒:天冷多穿衣!跑马的终点是“安全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道上的22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都配备了足够的保温毯、毛毯、电热毯、医疗补给和救助设备,同时在起终点增设了医疗站和医护人员力量。
赛后,全、半程终点特意为完赛选手提供热姜茶。
赛前的广泛宣传,能引起参赛选手对低温状况的足够重视,问题就不会那么棘手了。赛中、赛后的系列相关服务措施,也保障了在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治、解决。
只要做好预案,马拉松便可充分应对意外的低温天气。选手们不容易,更值得称道的是,奋战在赛道上的志愿者们,大多数都是学生,他们在寒冷中的服务,才让杭马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惊喜
杭马今年从启动开始,就经历了一系列不顺的事情,能够在极端天气下平平安安,已是胜利。
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杭州作为国内第三座亚运之城,亚运会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变,也呈现到马拉松上,全马终点就设在亚运村。
赛道除了经过西湖、钱塘江外,也加进了亚运会主会场奥体中心、亚运村等,使杭马赛道更具时代意义。
杭马今年首次采用智能存取包,将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引入到马拉松赛,取得明显效果,存取包的流程都更为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位参赛者的号码簿都印有专属条形码,存包时,志愿者扫描号码簿和夹在包上的智能灯条,便将人、包和智能灯条三者进行绑定;完赛后,志愿者再次扫描号码簿,绑定的智能灯条就会闪光并发出鸣笛声,以帮助志愿者尽快锁定想找的包裹。
这样的举措很杭州,很互联网,亦是今年国内马拉松呈现出来的一批技术改变服务的典范之一。
大家知道,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都有邀请外籍精英选手的硬性要求。杭马也有不少外籍高手,可是比赛笑到最后的,是两位中国选手王红伟、夏雨雨,这或许与天气有关,但在整个2023,也是国内精英选手飞速进步的有力印证。
今年杭马,低温下的赛事的一系列暖心服务,确保了安全。来年,更期待回到11月惯常档期的杭马,能够绽放出更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