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明灯见尘

编辑|明灯见尘

前言

“烧鸡”肥而不腻,咬上一口满嘴流油,只想大快朵颐,将整只鸡吞咽入腹。

在众多“烧鸡”的对比当中,这6只鸡榜上有名,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

就来看看这6只鸡分别是哪里的?读者的家乡是否在其中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静宁烧鸡

20世纪80年代,平凉静宁县得益于交通的发展,和外界取得了更多的联系。

静宁烧鸡开设在道路周边,给过路司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人慕名而来,带动静宁烧鸡形成了一大片产业集群。

旅客经过这里,非要拿走一份尝尝味道,或者送给乡邻。

慢慢的,静宁烧鸡的名气借助旅客传播打了出去,一点点在国内有了不弱的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宁烧鸡是当地特色美食,有卤后特有的褐红色,味道鲜嫩独特,畅销于外被形容成“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

卤汤很有特点,据说最低都有5年,隔段时间往里边添加配料,越显得陈老越好,都是“老古董”带着岁月的味道。

卤汤的复用,调料定时放入,让烧鸡的味道更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过程中选用文火,火势不大,刚好方便及时根据肉质程度调整,让火候维持在适宜温度。

鸡肉来源一般是本地土鸡,其中以走地鸡滋味更好,走地鸡在山林中锻炼出来的鸡肉,更凸显鸡皮的软嫩,其本身肉质的紧致。

根据鸡肉的年份,要决定文火温卤的时长,确保鸡肉能够烂熟,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卤制过程中加入多种香料和药材,让熟透的鸡肉更加香气扑鼻,多几分滋补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宁烧鸡的食用,要看自己身处的场景,酒楼当中宴会友朋,会被厨房切成条状装盘,加上配菜点缀,路边摊则是整只端上来,并不讲究太多。

各有各的好,整只抱在手上埋头大口吃,豪爽还很舒服。

静宁烧鸡的制作工艺本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财富,在2011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很珍惜这个美味佳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常熟叫花鸡

说起叫花鸡,不得不提《射雕英雄传》当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洪七公,叫花鸡的绝世武功让人印象深刻,看来美食的魅力连顶尖高手都要折服。

还有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流落街头的典故,叫花子给了乾隆一只叫花鸡,叫花鸡名字不好听,就吹嘘成了“富贵鸡”,叫花鸡就多了一个“富贵鸡”的别称。

叫花鸡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穷苦人家发明出来的吃法,传说明末清初虞山有乞丐,有鸡当食材苦于没有厨房,就涂上泥放入火堆里边烤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泥土和荷叶是叫花鸡的精髓,是区别于别种烧鸡的特有工艺,用小河底密封性更好的淤泥为佳,荷叶紧紧和鸡皮贴在一起。

要选用三黄鸡这种优质鸡肉,营养还很丰富。

叫花鸡有一种大自然的味道,毕竟制作工艺本身更多依靠食材本身的风味,很好的将其保存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叫花鸡别看名字很俗,做起来并不容易,精致的叫花鸡配料样样不缺,和“富贵鸡”的名号极其相符。

要等到泥土裂开,就可以将鸡完整取出,鸡死的时候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不过迫不及待的吃客已经高举起了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泥壳之后,香气满盈整间屋子,口感软嫩更是一绝。

焖熟的叫花鸡,软骨都能够直接吃,嚼起来酥脆。

或许不用加入丐帮,同样能够品味这道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的来历,是张炳偶遇御膳房大厨老友,凭借多年交情从老友手中拿到了“八料加老汤”秘诀。

张炳吸取其中精华,制作出来的烧鸡很快风靡起来,还创立了“义兴张”这个大品牌。

1955年,道口烧鸡传人张和礼老先生无私将自己的配方公开出来,让道口烧鸡的规模得到扩大,慢慢变得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口烧鸡的主要特点是香料少而精,验证了贵精不贵多的话语,用很少的配料能够搭配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滋味,不得不佩服发明者的智慧。

八料是丁香、肉桂、陈皮、豆蔻、砂仁、良姜、白芷和草果,老汤是多次熬制的汤汁,很多美食对于老汤都很热衷,老汤当中饱含着岁月的味道。

道口烧鸡的口味是浓香型,味道偏向重些,能增益进入口中的感官刺激,带给客人更为印象深刻的饮食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口烧鸡出锅时候像是元宝一样,入口仿佛自动骨肉分离,肥而不腻老少咸宜,卖相和口感都有很大吸引力。

道口烧鸡不拘于冷热,都有独特的风味口感,很适合当作特色美食携带给家人,不用担心温度问题。

古代道口烧鸡是贡品,道口烧鸡还曾进入国宴当中,外国友人都对它赞不绝口,就不想尝试一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起源于明朝,老人挎着提篮叫卖烧鸡,将烧鸡香气传播的满城飘香。

德州扒鸡创造于清朝,一家贾建材的生意人,嘱咐小伙计帮忙看火,谁知道小伙计睡过去了。

贾掌柜没有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拿着做错了的烧鸡叫卖,谁曾想卖的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掌柜回去后认真钻研工艺,打响了名气,还找一位秀才给自家鸡起了一个名字。

德州扒鸡的发展,是一点一滴进步的过程,在民国时期有烧鸡商人匠心独具,改进工艺,并将德州扒鸡借助火车传到了更多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州扒鸡讲究一个“口衔羽翎,鸭浮水面”,给鸡摆好造型,防止在焖煮过程中散落开来。

德州扒鸡先炸,再大火煮,小火焖,将整只鸡料理“过头”,让鸡肉没有最开始的老硬,反而入口即化。

德州扒鸡特点是松软,趁热拎起来一抖,自动就骨肉分离,两者显得格格不入。

德州扒鸡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德州扒鸡还被誉为“中华第一鸡”,名声非常响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是在一次考古活动中发现,考古学者发掘楚王刘戊之的墓地的时候,在厨房发现贡品。

贡品为一泥封陶盆,上有“符离贡鸡”字样,鸡骨完整,证明着符离集烧鸡的千年历史。

乾隆南巡过程中吃了符离集烧鸡,对其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魏广明经营卤鸡,到别处取经,加入配料妙手天成,是符离集烧鸡的雏形。

后人学习并将其正式更名为符离集烧鸡,随着绿皮火车交通的方便,开始在国内普及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符离集烧鸡外表就很有特色,煮熟后会在外表上涂抹一层“红曲”,显得整只鸡颜色艳丽,又名“红鸡”。

符离集烧鸡先炸后卤,经历15道工序,内含18味中草药,在滋补上不弱于别的烧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符离集烧鸡一般是2斤的整鸡,分量十足,让一家三口都很难吃完,可能拆分后有更多销售机会。

符离集烧鸡是《中国名菜谱》的一位成员,制作工艺上是在配料上动了心思,让人口中生津十分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熏鸡创于光绪年间,尹玉成闯关东定居于沟帮子,遇到御厨学习秘方,

尹玉成过程中改良,和自家烧酒搭配起来,在乡邻中口碑反响不错,创立了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熏鸡凭借良好口味,走出了区域的局限,慢慢成为了一个老字号在国内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帮子熏鸡选用一年份生公鸡,连鸡的性别和年龄都很讲究,做出来的成品就更加软嫩鲜香。

老汤和调料之外,沟帮子熏鸡还有白糖熏烤,在投盐、火候和投料上都很精准,这些共同编制出来的风味堪称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帮子熏鸡重要的是其中的熏字,白糖熏烤这样的老方法,能够锁住沟帮子熏鸡内部的滋味,还能在表皮增香。

沟帮子熏鸡最好是刚出锅就入口,此时风味最佳,后续加热味道上会差上一些。

制成色泽枣红明亮,肉质烂而连丝,味道细腻让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烧鸡”的比拼当中,是这6只鸡榜上有名,期待更多“烧鸡”认真提升口味品质,今后能够上更多人的餐桌。

美食经历岁月的陈酿,让更多人心中生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