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数九、三伏天,这3个词看似没关系,而从民俗文化上来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数九”是民间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年中最冷的时间也包含在内),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相配合来决定日期。

可以看出,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按照如今的计算方式,冬至当天就是“数九”的开始,也就是入九了。

而三伏天和数九的关系不一般,民间往往把两者放在一起说,比如农谚“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等等。

大家都知道,民间把三伏天分为公伏和母伏,那么数九也就有了“公九”和“母九”之分。什么是“公九”? 什么是“母九”?

判断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冬至当天的阴历时间来定,如果当天阴历日期是单数,那就是“公九”,如果是双数,那就是“母九”。

今年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当天的阴历时间为十一月初十,初十为双数,因此,可判断今年数九为“母九”。

“母九”有啥说法?

  • “公九冻死牛,母九暖烘烘”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是公九的年份,预示着当年冬天会比较寒冷,相反,如果是母九的年份,当年冬天相对会暖和一些。

“冻死牛”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就是表示天气比较严寒,大家都知道,牛是以前人们种地的主要工具,自身相对耐冻,牛都冻死了,寒冷程度可见一斑。

至于“暖烘烘”的意思就很简单了,表示温度相对较高,没有那么寒冷,人们能够安稳过冬。

  • “公九冰上走,母九暖融融”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句类似,也是表示“公九”年份比较冷,而“母九”年份比较暖。

用“冰上走”来比喻严寒程度,只有当温度降至零下之后,河水才会结冰,而能在冰上走,说明结冰非常厚,温度或在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等。

  • “冬至遇母九,薄衣就过冬”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当天遇到了母九,那么当年冬天,穿着薄衣服就可以过冬了。

冬至即为入九,而当年入九又是母九的年份,说明冬天没有那么寒冷,本该穿厚衣服过冬的季节,却薄衣服也能过。

通过上述3句谚语来分析,所表达的含义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公九”预示着冷,“母九”预示着暖。今年是“母九”,可能冬天相对或暖和一些。

而这个结论恰好和今年有厄尔尼诺现象相呼应,按照气象专家的预测,今年我国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中东部地区的冬季气温,会比往年高一些,甚至今年还有可能是“最暖冬天”。

不过,从近期北方多地的气温来看,今年的冬天仿佛更冷一些。近几天受到强寒潮、较强冷空气的连续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导致北方最低气温降幅显著,用不少朋友的话说,能把人“冻哭”,近些年来都没有感受到这么冷的天气了。

有朋友问了,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还会是“最暖冬天”吗?

单从目前来看,该问题还无法下定论,不能只依靠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整个冬季的温度。有可能后续会迎来较长时间的暖和天气,当然,也有可能会持续寒冷。

综合上述内容,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说,今年冬天是暖和的,而从实际情况来说,还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