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谁给了菲律宾玩火的底气?

近段时间,南海再起波澜。菲律宾不仅继续向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运送物资和建筑材料,还多次发生船只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的“碰瓷”行为。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来凑热闹,联合巡逻、讨论部队相互部署等行为事实上都已超越了正常的防务合作范畴。这一波侵权挑衅行为背后有哪些动因?我们又该如何处之?

从外部因素看,美国及其盟伴持续为菲律宾提供政治支持。今年以来,美国国务院相继发布多份声明抹黑中国在仁爱礁、黄岩岛的正当权益,支持菲律宾所谓“合法地位”。同时,美国军方不断强调与菲律宾的条约盟友关系,并通过新增军事基地、联合军事演习等行为表明对菲律宾的共同防御承诺如同“钢铁一般的坚定”。

从内部因素看,菲律宾企图将岛礁争端长期化、多边化,以此作为稳定国内政权的筹码。小马科斯政府在内政上的表现乏善可陈,食品和燃料价格飙升,引发民众普遍不满。着眼于困境,小马科斯政府希望通过在对外关系上塑造“强硬”的一面,进而转移国内民众视线,为自己加分。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冒险主义与其国内外环境紧密相关。而这是对南海地区秩序的极大威胁,背离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保持自我克制、避免争议扩大化的原则。此外,菲律宾试图绕开中国,与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另起炉灶,制定新的“准则”。此举严重损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良好合作,为第三方势力的介入大开方便之门。

从历史上看,中国对仁爱礁和黄岩岛的主权没有争议,二者均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菲律宾此前也多次确认岛礁位于本国范围之外,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逐步提出争议声索。从现实来看,中国在黄岩岛和仁爱礁的执法活动有法可依。在菲方船只企图冲撞后,中国海警对其加以驱离,有关操作专业克制。在菲方船只离开后,中国回收了拦阻网具,并对菲方“拆除中国浮动屏障”的虚假言论进行驳斥。整体来说,中国统筹考虑了维护自身权益与保持地区稳定,在处理对菲关系时,时时处处体现着包容,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菲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早在宋元时期就已“舟舶相继,商使交属”。近年来,中菲关系一度转圜,各领域务实合作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我们奉劝菲方,及早迷途知返,以免让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郑海琦,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