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大学生活」时,我们会想到什么?
是独自踏入繁华世界的新鲜喜悦,还是漫游在无尽学问中的求知若渴,又或是与某位心动的 TA 的卿卿我我?……
哈哈,不好意思,期末了,刚才卷绩点卷晕过去了,现在才醒。
玩笑归玩笑,可事实便是「卷绩点」的滚滚大潮,正在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学子吞没其中 —— 面对着与日俱增的求职、升学压力,高度量化的绩点俨然成为了彰显个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2000 字的读书报告,有人突然开卷写到 5000 字,而后又有 6000 字,8000 字 ……」「选课内容质量如何无所谓,只要期末给分高就行 ……」「在班级群里晒吃喝玩乐照,实际上却偷偷到校外自习室刷题到半夜 ……」也难怪有人形容,「大学四年,却像是重返高三」。
而最近,为了扭转种种恶性内卷的乱象,北京大学展开了一系列试点改革,率先在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取消了传统的「绩点考核制」,改为「等级制」。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校报公众号
是「改革」,还是「枷锁」?
文中指出,对绩点的追求让本就承担繁重课业压力的学生们分身乏术,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去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过度追求高绩点的同学们被捆绑在考试分数的「战车」上,思想会变得僵化,背离综合素质培养的初衷。
「为了获得更高的得分,很多同学会在考前刷往年题,甚至会给教师写信,直接恳求给予更高的分数,」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平说。
因此,经过几次调研和座谈,该院决定从 2020 级开始在院内课程成绩评定中采用等级制替代 GPA(Grade Point Average),将原本的「打分」归为 A(85 分或以上)、B(75-85 分)、C(65-75)、D(60-65)、F(不及格)五个等级。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
「竞争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卷得必要还是不必要。」学院副院长王世强认为,「一门课程,如果能考到 85 分以上,我们认为从知识掌握上已经足够好了,可以拿到 A 的成绩,能够留出更多的精力去放飞兴趣,或探索未知,没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达到 95 分以上。」
「我们的初衷是想让大家不要对这些分数过于斤斤计较,追求蝇头小利,也不因为学分权重不同而区别自己的学习态度,」王世强说。而这,也绝非院方的一厢情愿 —— 在该院组织的问卷调研中,同学们对这种「等级制」评价机制的支持度高达 88%。
当然,也有观点对这项改革持有一丝担忧。 有同学认为,「对于之前绩点排名名列前茅的同学而言,等级制对他们来说并不友好。100 分和 85 分在优秀率上表现是一样的,可能会导致上游学生优秀率排名低于绩点排名。」
此外,还有不少网友质疑,如此「取消绩点」是否会催生某些其他不公平竞争形式的萌芽,最终反倒破坏了原本考核制度的公平性。
图片来源:新闻评论区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生科院并不是唯一尝试推进 GPA 制度改革的高校机构。
早在 2015 年,隔壁清华大学就曾推行改革取消「百分制」,将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改为等级制形式,且等级制评价体系的自主权最终交给院系和教师,「学校行政部门只起监督作用。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异议,行政部门会请老师给出解释和说明,最终由院系教学委员会做出裁决,」时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郑力说。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华东师范大学制定的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将记分办法分为五级制、三级制、百分制三种,根据课程特点及考核方式确定具体办法;最终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采用等级制记分。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在恶性内卷靡然成风的当下,我们自然能够理解「取消绩点」的良苦用心,也希望事情能够朝着预期发展;但改革的最终结果如何,各大高校的种种尝试和措施究竟是能够扭转局势还是招致新的恶果,就要留给时间来检验了。
毕竟,至少在本文落笔的当下,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诸多高校中,直接与奖学金、升学、申请国外高校、乃至校外求职的学生评价关键指标,仍然是由那行冷冰冰的 GPA 数字说了算。
「平庸的优秀」
今年,一份针对大学生量化评价中「分数至上」现象的研究指出:
在量化评价制度的裹挟之下,学生陷入「分数至上」的旋涡,争相追求「绩点优秀」「综测优秀」等以数字为标识的优秀,成绩演变成资本化的教育符号,教育沦为就业升学的工具,久而久之,「分数至上」引发「数字暴政」和「无效内卷」,学生自我意识迷失、创新缺失,催生了「平庸的优秀」。
而这,也是所谓「卷绩点」,乃至高校中诸多其它形式的「恶性内卷」背后,最真实、最本质的驱动力 ——只要利益分配仍与之相关,内卷就注定不会消失,无非是换成其他形式存在罢了。
比如,前两年的一位「超神」本科生 —— 浙江某高校的赵同学,凭借碾压同龄人的逆天成就,成为荣获 2021 年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推荐资格的一员。
图片来源:该高校公众号
根据这位赵同学的 PPT ,他本科期间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56 项,在校期间累计发表或收录专业学术论文 7 篇,其中 SCI 论文 1 篇,国家二级期刊 3 篇,作为核心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 40 余项;签署创业团队入孵协议书,正在进行产品研发和挑战下一轮千万融资 ……
可惜的是,这位赵同学也的确禁不起深挖 —— 很快,网友们就指出了他花费大额专利费申请过多无用专利、拿其他老师同学的项目资料「改头换面」以自己的名义参赛、「7 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各大学术平台也根本找不到 ……
最终的结果便是校方悄悄删除了所有宣传赵同学的内容。
尝试改变的步伐
正如上文所言,只要与资源和利益分配挂钩的评价机制仍然存在于广大高校中,恶性内卷就总会存在 —— 无非是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罢了。
在今年年初另一份关于「卷绩点」的社会学研究中,一位受访学生说到:
「我深以为这种竞争不是聚焦在自己身上的,而是聚焦在他人身上的,不是我要超过我自己,而是我要超越他人。这种竞争太可怕了,我也太讨厌了,但是这个摊子已经铺得足够大,大到大家都没有反抗的力量了,只能逆来顺受,或者成为被倾轧的弱者。」
回顾这次「等级制」改革,也许它的确像许多唱衰的声音那般,「有漏洞」「治标不治本」「可能会引发其他形式的内卷」;但至少,能够做出改变就已经是迈出一大步了。
否则,倘若甘愿陷没在如今「卷绩点」的泥潭中而不试图抽身,这场零和博弈便终将把所有自以为的「旁观者」统统吞噬干净。
参考文献:
[1] 展宁, 崔志源, 金敏.「绩点游戏」:大学生「卷绩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 基于异化理论的视角[J]. 中国青年研究,2023(01):79-86+12.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010.
[2] 胡艳婷. 平庸的优秀:大学生量化评价中「分数至上」现象研究 [J]. 中国青年研究,2023(12):102-111.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157.
编辑:苍术
题图来源:小红书@q.sh
投稿合作:jiangjiahui@dxy.cn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