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品铺子“状告”赵一鸣,疑似隐瞒与零食很忙合并事件还未有定局,量贩零食企业零食很忙又迎来大额投资。

近日,休闲食品行业上游企业“好想你”和“盐津铺子”分别对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资公司(以下简称“零食很忙集团”)进行了数额高达7亿和3.5亿的投资,并获得该公司6.64%和3.32%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有数据显示,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合并后,两家门店总数量达到近7000家。截至2022年末,国内量贩零食门店总数预计在1.3万家左右。如据此数据分析,“零食很忙集团”市占率已达50%。

上游企业“好想你”和“盐津铺子”选择注资“巨无霸”零食很忙集团,此动作背后,透露了当下行业何趋势?此外,“巨无霸”零食很忙集团目前不仅面临着良品铺子的诉讼,亦被曝存在垄断嫌疑等问题,如此,合作四方能否顺利解决呢?

01

量贩零食行业快速膨胀,

竞争局面加速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食折扣是今年消费行业为数不多增长亮眼的赛道,折扣门店数量从2021年的仅2500家增长至2023年的2万多家,2年翻10倍。”有业内人士曾如此评价当下量贩零食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3年的发展,量贩零食赛道逐渐进入行业整合期,龙头企业颇具雏形。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南方量贩零食品牌代表零食很忙集团外,北方市场,量贩零食赛道提前出现整合趋势。今年9月,万辰集团旗下品牌四合一,门店数量在短时间内从1920家激增至3700家,并估计在年底突破5000家。零食很忙集团的联合或直接与万辰集团形成“南北双巨头”的行业竞争格局。

“巨头格局”的形成,将对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事实上,零食量贩品牌发展迅速的同时,未能避免同质化问题。目前来看,该模式相关企业大都选择用“大牌引流、白牌盈利”的模式,且并未形成自己品牌独有的代表性爆品,门店的商品选择与陈列同质化现象严重。

“量大价低”,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此,或意味着谁的规模足够大、谁占取了更好的点位、谁能拿到更低的成本,谁就能做到行业的顶端。这或是行业加速整合的重要原因。但是,业内人士质疑,这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可持续吗?

02

零食企业盈利能力式微,

从渠道寻突破口胜算几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食赛道下游行业创新探索出量贩式发展赛道的同时,上游零食生产行业在近年来亦出现较大转变。其中,利率的下滑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

如此次入股零食很忙集团的盐津铺子,2020上半年至2023上半年,盐津铺子毛利率从41.78%降至35.34%,足足缩超6个百分点。同期,好想你毛利润从25.23%降至23.89%,良品铺子从29.99%降至28.95%,最新净利率为4.75%,已经低于7.5%的行业净利率。

关于下滑原因,行业分析师表示,近年来,不少零食品牌选择以价换量确实能快速拉升营收,用规模效应改善盈利性。可这种打法门槛并不高,若其他竞品跟进模仿,后续竞争压力不可不察。

事实上,早在2020年,零食很忙已成为盐津铺子的第一大客户,全年销售额达到2.11亿,零食上游品牌们似乎在下游赛道中“尝到红利”,以此推动了上游品牌对零食很忙集团等量贩类企业的注资。

不过,此次零食很忙集团、盐津铺子、好想你“上下游”组合的创新投资能否获得发展呢?

目前来看,此次投资项目的几方主体或面临三大问题。一是零食很忙集团的合并或触发反垄断条例;二是合作是否会形成同业竞争;三是良品铺子诉讼对零食很忙集团的潜在危机。

有律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称“《反垄断法》”),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食品合并案可能涉及的是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公开数据显示,零食很忙、赵一鸣去年中国境内营业额分别为64.45亿元、12.15亿元,合计销售额超过76亿元。

关于同业竞争,盐津铺子曾公开承诺,作为盐津铺子的控股股东,不会直接或间接地以任何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独自经营、合资经营和拥有在其他公司或企业的股票或权益) 从事与盐津铺子的业务有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或活动。如此,或为几方合作埋下隐患。

上游企业向下拓展,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考量的或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而更要对合作过程中可能触发的连锁反应做好预案。低价量贩、渠道与生产企业的联合,会成为零食赛道的又一发力方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