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让村民“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见法治声音”“获得到法治服务”“受得到法治保障”,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将加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扩大农村法治文化覆盖面的有效载体,将法治元素融入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区域民俗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深入挖掘余江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法”“景”融合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农村法治文化广场、“法律明白人”广场、“法律明白人”公园、法治主题长廊、法治文化宣传长廊和学法平台等法治文化阵地,凸显法治建设成果,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扮靓了美丽乡村

一乡一法治文化广场

对马荃镇洪岩村的村民来说,最喜欢的事莫过于来到村南面的“法律明白人”广场打卡,这里利用洪岩村祠堂地势开阔、人流量较大、配有一定的文化体育设施、宣传效益好等优势,因势利导兴建而成,村民可以一边浏览法治宣传内容,感受法治文化气息,领略法治文化魅力,一边晒晒太阳、看看风景、聊聊家常、讲讲故事、听听乐曲、跳跳广场舞,放松身心,享受天伦之乐,生活和文化在这里完美交融。漫步于邓埠街道三宋村的法治公园,看到沿路多种设施、不同形状布置的宪法、法治德治典故、民法典、法治名言、法治标语等元素融入笔直挺拔的云杉林之中,让你徜徉在天然氧吧休憩、游玩、娱乐的同时,立体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法律意识。在锦江镇灌田村的“法律明白人”公园,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法学大家的法治思想及法治成就,使群众乐见、乐传、乐用,切实满足大家对法治文化的需求。在杨溪乡琯溪庄, 结合“义门陈”精神,依托村庄“义门陈”祠堂和文化墙建设了一个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文化与家风家训文化的有机结合,让法治文化沉淀下去、活跃起来。黄庄乡邱坊村的法治文化长廊,通过标牌、宣传栏、漫画故事等简单易懂的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一个入口处的“法”字造型浮雕镶嵌多种“法”字书写形体,蕴藏了中国字体中篆、隶、行、楷书法之美,更能体会“法”字在中国历史演变进程中的职能作用和深刻内涵;另一入口处设置的法治成语板块记录了与“法”有关的成语,如法不阿贵、法不徇情、立法如山,等等,每个成语皆喷在一块块活动的木板上,而反面则是成语解释,让人们在欣赏巧妙设计的同时,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意蕴。洪湖乡东阳村多个色彩亮丽、造型别致的法治文化宣传栏、心愿亭、宪法雕塑等逐一亮相。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建、民法典、家风家训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为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克服拖延症和畏难情绪,该区提出“一乡镇一法治广场”“一行政村一法治文化宣传长廊和学法平台”目标要求,并建立“月安排、季观摩、年考核”机制,不断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目前,全区已打造了20余个乡村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主题长廊)。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营造了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有效发挥了法治文化广场阵地的教育引导功能,增强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

一行政村一法治文化宣传长廊和学法平台

各村打造法治文化宣传长廊不仅在内容上突出实用性、教育性,在选址上更加突出为民便民的特点,真正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实现精准普法、生动普法、有效普法、高质量普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在群众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锦江镇九亭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该村利用空白墙壁将法治宣传融入其中,以“法治文化墙”为载体,让“墙”说话,通过通俗易懂的图案引导群众从“被动听”变为“主动看”,随时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既美化了环境,又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法治宣传,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增添法治色彩。锦江镇灌田村在宅改工作中拆除围墙、院墙、空心房、危房、超间房, 每家每户20平米的小院,统一建成低矮通透式景观墙风格的,成了全区第一个无院套村;村入口处一大片回归到集体的宅基地建成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广场、红石广场,2022年4月25日,全省宅改现场会在该村召开。为跟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余江区司法局与锦江镇共同出资20余万元,在该村因势利导兴建了一座“法律明白人”公园,充分利用村庄现有广场、休闲健身地、池塘景观桥、村前绿化坪和小果园等场所设施,在原有布局和园林景观的基础上,添加法治石刻、法治雕塑、法治橱窗、法治灯箱、法治围栏等设施,注入宪法沿革、12.4宪法日、民法典、法律明白人培养、法治典故、法治标语等法治元素,设计新颖,内容丰富,让居民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邓埠镇仪风村在村庄拆除空心宅后新建的广场四周房屋上,用漆喷了法治建设、宅改、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内容的彩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枯燥的行为规范进行全新演绎,其中的“依法治国”彩绘,天平显公正,法槌落清音,华表意为民,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公平、正义、权利、和谐等法治理念。中童镇瑶池村深塘周家有烧烤夜市,该村利用夜市的功效进行法治文化宣传,在夜市的四周及附近的水塘廊桥上打造法治文化长廊,通过标牌、宣传栏、漫画故事等简单易懂的形式,使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画桥镇画桥村汤家利用“汤汉故里”这张名片,将宣传法治和宣传历史人物有机结合,在汤汉雕像四周的墙面、亭子上插配法治宣传栏、宣传标语、历史法治人物画像,集法治宣传、文化传承、道德滋养、知识普及、生活休闲于一体,为村民提供一个接受法治熏陶、了解历史人物的好去处。

整合公共设施资源,依托和统筹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农村法治广场、法治主题长廊、农村文化礼堂、议事堂、农家书屋、乡村大讲堂等宣传教育前沿阵地,搭建一个“百姓学法”平台,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宣讲、学法心得交流、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提高法律素养。要求每个村至少搭建一个学法平台,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开花结果、落地生根。同时利用学法平台开展“法治文艺进万家”文艺汇演活动,以法治为主题创编诗歌、小品、相声、歌舞、快板等文艺作品,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该区今年编排的快板节目《喜看法治余江新变化》以节目台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动作富有动感,赢得群众的好评,选送参加全市“首届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斩获嘉奖。

每年打造一个红色法治文化阵地

为探索挖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融入到红色文化之中,建成集展览、宣传、教育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法治文化教育阵地,让红色教育浸润初心,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该区提出近几年安排每年建一个红色法治文化阵地。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沙塘邹家是我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先生的故乡,是一张浸润余江的“文化名片”。为更好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创优普法内容,2022年,潢溪镇集思广益,将中国传统文化、韬奋文化、烈士精神、红色文化、旅游文化以及余江特色文化等元素融入法治宣传,将通往沙塘邹家的主干路建成特色红色文化法治路,打造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品牌项目,让人民群众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法律知识,使红色法治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春涛镇朱凤胡家曾是中共河南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办公驻地,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半个世纪以来,这里并不为外人所知。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近几年来,余江区在这里建了红色广场和展馆,曾经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斗、顽强忠贞,形成强大的历史张力,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为让“遗址”要长留“遗志”,2023年,余江区在该村建设了一个红色法治文化教育阵地,将通往朱凤胡家红色广场的主干路打造成红色法治路,并在红色展馆里面建了一面红色法治文化墙。红色法治路沿路两旁有序分布着30多个以法治为主题、具艺术感和感染力的造型牌,同时在沿路的木质桥梁、水泥墩等地方制作法治建设宣传版面。在坐落于红色广场的展馆里建了一面红色法治文化墙,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讲述革命老区对法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展示闽浙赣苏区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时期创建的法律条例及政策规定以及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管理“红色政权”的诸多法规文本、法治故事等,展示了闽浙赣苏区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时期党领导人民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建设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的历程和成就,切身感受革命先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法治建设硕果累累来自苏区法治建设的浓厚积淀。漫步在新建的胡家红色法治路上,看到路旁一块块光彩夺目的红色法治宣传展板、一条条醒目的宣传标语、一行行通俗易懂的法治格言、一个个新颖别致的法治花草牌;在参观胡家的红色展馆时,看到红色法治文化墙上一条条革命时期颁布的法规文本,在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增强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这就是红色法治文化宣传的力量。(图/文 余样明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