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曹参以其赫赫战功被后人视为第一功臣的不二之选。这位出身微末的狱吏,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在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记载于史册。然而,在当时刘邦看来,曹参的功劳虽重,却不及萧何的运筹帷幄更为重要。这一争议性的评判,不仅影响了曹参本人的命运,也对汉朝乃至后世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初三杰,韩信、张良与萧何,各有其突出的贡献和特色。韩信以军事才能闻名,张良则擅长谋略与布局。然而,在刘邦心中,他们的地位和重要性,似乎都无法与萧何相提并论。萧何在后方稳固关中,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这种看似默默无闻的贡献,却是确保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曹参,原本只是沛县一名普通的狱吏,但在秦末大乱之时,他与萧何共同投奔了刘邦,成为了一名战将。他几乎参与了所有关键性的战斗,身被七十余处创伤,战绩辉煌。在刘邦眼中,他是不可或缺的“功狗”,而在群臣心中,他却是最具资格获得第一功臣称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召集众臣进行论功行赏的会议,意图确定元功十八人的名单。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曹参应该是第一功臣。他们在会议上表示:“平原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在刘邦的心中,萧何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稳定关中,调度资源,是汉朝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鄂千秋的进谏下,刘邦决定将萧何定位第一功臣,这不仅是对萧何的认可,也是对曹参的一种压制。刘邦此举意在强化皇权,削弱武将的影响力,从而实现从“武定天下”到“以文制武”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刘邦的评价,曹参心有不甘,但也无法反抗。他知道刘邦的决定背后有着深远的政治考量。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此而对萧何怀恨在心。在萧何去世后,他还遵照萧何的意愿继任相国,继续执行萧何的政策,实现了“萧规曹随”的局面。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曹参虽然战功卓著,却在权力的游戏中输给了萧何。但这并不意味着曹参的价值被忽视,他的影响力在后世逐渐显现。正如曹操在四百年后的崛起,为曹参家族弥补了缺失的荣誉一样,历史的评判并非永远公正,但它总能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未来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参的一生,充满了荣誉与挑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狱吏,到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尽管在刘邦的眼中,他不过是“功狗”,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而他与萧何之间的恩怨纠葛,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参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