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岸伸向大洋

在我就任海军司令员期间,海军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如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发射通信卫星、南极考察等,这些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圆满。

上任不久,我就参加指挥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在战略核武器系统中,陆基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潜射导弹,被人们视为“三位一体”。与陆上和空中的战略核武器相比,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有其明显优点。因为它是以潜艇为发射平台,在大洋深处,机动范围广,隐蔽性好,生存力强,因而更有威慑力。世界上,当时只有美、苏、英、法四国拥有这一能力。

早在1967年,中国就开始研制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并被列为国防尖端技术的重点任务,研制步伐很快。这项工作,也是我在国防科委、总参谋部和海军部队工作期间一直抓的事情。现在,这项工作进展到了全系统武器发射试验的最后阶段,而且我的角色也变了,是作为海军司令员亲自参与这件事情,心情格激动。

1982年3月,中央军委把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任务交给了海军和国防科工委共同组织实施。如果试验顺利成功,则标志着我国战略导弹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显然,这对于增强我国国防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持世界人民的反霸斗争,都具有重大意义。

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任务,是以海军为主组织实施的。根据分工,海军主要负责导弹测试和发射,担任首区(发射区)测量,加强末区(溅落区)落点测量和护航警戒、航海保证、防险救生等任务。为了保障试验顺利进行,我们事先组织了潜水训练、测量演练、防救训练、直升机着船训练和援潜护航等演练;同时,技术阵地、发射潜艇、测控通信系统、气象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也都进行了周密准备。

我到海军就职时,试验准备工作正进入关键阶段。我听取汇报后,根据前一阶段的准备工作情况,要求紧急动员起来,切实做好最后阶段的准备,确保试验圆满成功。为此,海军和国防科工委于9月召开联合会议,总结试验准备工作,要求全体参试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认真操纵,准确无误;加强团结,亲密协作;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确保试验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总之,要求大家紧急动员起来,切实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及国防科工委和海军常委指示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变为具体的行动。

1982年10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禁航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10月26日,向北纬28°13'、东经123°53'为中心,半径35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舶飞机,在当时时间每日9点至17点,不要进入上述海域或海域上空。”

10月7日15时14分,按计划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火箭发射正常,但点火后不久,导弹失控翻转,在空中自毁。

第一次试验失败了。

我立即组织全体参试人员,开动脑筋,查找失败原因。

上级很体谅,中央军委首长指示,让“首区”的参试人员特别是科技人员适当休息,不要搞得过分疲劳,也不要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所有问题都要注意到。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徐向前指示:“既是试验,就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要像我国女排夺冠军那样,胜不骄,败不馁。大家不要泄气,更不要埋怨,主要是总结经验,更好地进行技术检验,找出问题所在,以利再战。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家再努力吧!”

庆幸的是,科技人员很快就找出了事故原因。著名的中国火箭专家、潜地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判断正确,决心对头,对准备发射的第二枚火箭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部队也迅速作好了第二次发射的准备。

10月12日,进行第二枚火箭发射

当日15时零1秒,艇长石宗礼下达“发射”口令,导弹部门长陈耀忠按下了发射按钮。

这是一个让人屏住呼吸的时刻。数秒钟后,附近的观察艇看到,导弹从高大的水柱中腾涌而出,冉冉上升,然后划出一道弧线,按预定轨道,向南飞向预定海区。弹头落点,距瞄准中心偏差极小,命中良好。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海军和试验基地的领导同志,紧紧握住了黄纬禄总设计师的手。我的心里,也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

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电报,向参加运载火箭研制和发射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祝贺和慰问。

10月22日下午,军委领导在大连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国防科工委的领导,海军有我和李耀文政委、还有海军装备技术部和海军试验基地以及第二试验区的领导等。

军委领导指出:水下发射试验,比陆上战略武器试验要复杂得多。装潜艇的导弹不能大,要小巧玲珑,就像钟与表一样的性质,越小越精,要求就越高;所以我们把海上战略导弹叫做“玲珑一代”。军委领导说,原来考虑,导弹出水有故障后可能会砸潜艇,因此争论了多年。试不试呢,最后下决心还是要试。这次试验取得了经验。

座谈会上许多同志发了言,强调军委首长指导思想正确,这是决定性的;同时,总结了试验的经验,表扬了黄总师分析判断正确。

我和李耀文政委也发了言。我对试验成功表示祝贺,并说,战略武器试验方面,在陆上搞过多次了,科工委有经验,我们海军没有经验;海军试验基地要老老实实向科工委的试验基地学习,拜他们为老师;也要老老实实向科研和工业部门学习,拜他们为老师。拜好两个老师,我们海上试验基地一定会建设好。我还要求海军试验基地的领导同志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部队整顿一下。第二试验区是新建的,总的看是好的,但在组织纪律性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应当认真抓一下。

10月22日和25日,国防科工委和海军在首区和末区分别举行了祝捷大会。末区还举行了隆重的海上阅兵。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出席了祝捷大会并讲了话。

之后,海军参试部队分别召开了庆功会,表彰在完成任务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中国首次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在国际上震动很大。

美国《海军学会会报》评论:“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中国拥有一支海上威慑力量,不仅使苏联而且也使美国的战略力量估计变得复杂化。”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在国家建设中,海军承担了更多新的责任和任务。譬如参加通信卫星系统试验。

在现代通信的发展中,卫星通信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优点非常明显: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不仅适用于民用通信,而且有极大的军事价值。正因为如此,当时的美、苏等国,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卫星通信系统。我国的第一期卫星通信工程,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布置的重点科研项目。海军也早在1975年,就参与了卫星系统工程的部分论证工作。

1983年,中国完成了通信卫星的研制,计划发射实验通信卫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从国内发射场到南太平洋卫星入轨位置的6000多公里航区,需要在海上建立若干个跟踪测量站;这种站分别建立在三艘装备各种精密仪器的远洋测量船上,负责海上飞行阶段的弹道测量和遥测任务。

海军承担了两项任务:一项任务是,建立关岛附近海域跟踪测量站。卫星发射及跟踪测量时间的统一精度,是以毫秒和微秒计算,因此,测量船不仅要根据发射任务的需要,按时准确地进入跟踪测量点,而且要确保各种精密仪器高度稳定正常工作,稍有疏忽,就将影响全局,任务相当艰巨。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核潜艇卫星通信系统要进行卫星信道通信试验。

跟踪卫星测量任务,由海军派船负责完成。海军派出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一艘万吨级远洋救生船,将舷号临时改为“远望3号”。从1983年9月起,在7个月的时间里,“远望3号”先后三进太平洋,进行海区情况调查、遥测、通信联调和跟踪卫星发射。